悦读宝库 -中年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19 20:32:49

中年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中年精美图片
》中年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中年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020147823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1
  • 页数:628
  • 价格:47.5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9 20:32:49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文学大师欧茨*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包括十三个惊心动魄又惊彩绝妙的故事,通过这十三个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幽暗和深邃。诚如《书单》杂志评论所言:“欧茨是极少数同时精通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技艺的作家,她已经出版了十几部短篇小说集,并持续为短篇小说这种体裁注入新的力量。”


书籍目录:

目录

前言

序:七月四日

 

部 如果你抓住我

活着的人……

老磨坊路:洞穴

岩间圣母

比赛

再见!

 

第二部 ……我不会从你手里逃走

黑暗降临

老磨坊路:变革

戴红色贝雷帽的小姑娘

亲爱的死老爸

失踪的人

 

第三部 后来的事情

梦中的野兽

老磨坊路:袭击

芭蕾舞

情侣之夜,爱的絮语

回家


作者介绍: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美国当代重要的作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1938年出生于纽约州的工人家庭,1960年毕业于锡拉丘兹大学。欧茨的创作力极为旺盛,以多产而闻名。自处女作短篇小说集《北门畔》问世以来,迄今她已出版一百余部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诗集、剧本和文学评论等。1970年欧茨以长篇小说代表作《他们》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中年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中年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中年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你总认为你是永生的。尽管有人在你身边倒下,离你而去,你还是视而不见。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美国当代重量级女作家欧茨的全景式创作,一组中年男女的爱恨情仇。

 

一部必须要看的长篇小说。

 

《中年》描写一群中年人,在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变革、道德观念的不断更新后,青年时代的追求和信奉的东西,结下了或甜美或苦涩的果实。如今,这群韶华已逝的中年男女不甘寂寞,不避风险,又要开始创造自己新的生活。这是欧茨的激情之作。


书摘插图

梦中的野兽

 

她从敞开的窗户看见他,心猛地跳了一下。

谁?

 

现在无法相信的事情,总有一天你会相信。而且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你会觉得一切都那么自然。亚当曾经这样预言。

冬天快要过去了,宾夕法尼亚州大马士革岔路口那幢古老的石头房子上的积雪终于开始消融。连续几个小时,滴水声不断。到了三月,白天大多数时间,积雪都在融化。玛丽娜·特罗伊全神贯注地工作,把金属纽扣、亮闪闪的门把手、漂白过的鸟骨头、用虫胶处理过的蛾、虫胶清漆刷过的报纸条、玩具娃娃的头发、玻璃眼睛,以及别人无法想象的材料,粘到一起,创作出一件类似狮身人面像的艺术品——猞猁。这当儿,玛丽娜·特罗伊忘了自己蒙受的损失。再想起来的时候,她的心隐隐作痛。

“难道我把亚当忘记了吗?这样的事情一定会发生?我将第二次失掉亚当?”

 

不会,我永远不会忘掉亚当。

我永远不会像爱亚当一样,爱另外一个男人。

我一定再回到大马士革岔路口,回到那座老石头房子。

我永远不会离开亚当留给我的这幢房子。永远不会!

事实上,她巴不得马上逃离大马士革岔路口。

她用报纸苫好后面工作室里亚当留下的那些未完成的作品,关好窗户,锁好门,把该带的东西装进吉普车,在劳工节那天回到盐山。“终于回来了!我太寂寞了。”

 

玛丽娜在塞克广场旁边的“开开眼画廊”,正和画廊老板谈她的作品,透过玻璃窗看见一个黑头发男人推着一辆婴儿车,从画廊前面走过。她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觉得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个男人。“开开眼画廊”离人行道不远。画廊前面的草坪上有几尊抽象派雕塑作品和一张石头长椅。这是九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黑头发男人肩膀上搭着一件运动衫,白衬衫袖子一直挽到胳膊肘。婴儿车支起装饰着流苏的车篷,以免阳光晒到孩子身上。玛丽娜着了迷似的看着那个男人,看见他弯下腰,扯了扯孩子的衣服,或者对他说了句什么,或者吻了吻孩子的额头?玛丽娜苦苦思索,觉得一阵眩晕。她从来没见过这个黑头发男人……是他吗?

画廊老板告诉玛丽娜,今年冬天,画廊将展览她的雕塑《梦中的野兽》。老板是亚当·贝伦德的朋友,以前经常展览亚当的作品。他说,他非常喜欢《梦中的野兽》。事实上,他为这样杰出的作品出自玛丽娜之手而惊讶不已。这件作品里二十二个飞禽走兽,没有一个比真正的鸟、兽小,有的甚至还要大。玛丽娜把它们安排得错落有致,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美。“猞猁”实际上由好几种动物的图案组成。一条蹲着的德国牧羊犬,高昂着头,竖起两只耳朵。一头白尾小公鹿,一只很大的兔子,一只很大的公鸡。这只鸡用羽毛做成,染了鲜艳的色彩。这些动物如在梦幻之中,但不是噩梦。它们个个憨态可掬,充满智慧,而又高深莫测。这些一望而知为何物的艺术形象却是由无数小东西,“捡来的东西原文为法语,意思为:拾来之物。指艺术家用来制作艺术品的材料,如漂木、贝壳等。”拼接而成。画廊老板很坦率地说:“我不知道,你想表现一个什么主题,玛丽娜。也许是悲剧?”

玛丽娜笑了起来,没有显露心中的气恼。“对不起,你倘若这样想,我可就让你失望了。”

“不,不必道歉。我知道,这样的作品大有销路。”

他继续和玛丽娜探讨一些技术上的细节,准备起草一份合同,让她签字。

他一直是亚当·贝伦德作品的经销人,但是不知道大马士革岔路口亚当那幢房子里还有不少未完成的作品。玛丽娜向他描述了那些雕塑现在的状况。老板认为,既然这些作品尚未完成,眼下还是放起来为好。亚当显然不想让人们看到这些尚未完成的作品,更不用说拿出去展览。他还说,亚当去世之后,他的作品销路极好,价格一路飙升。亚当成了当地人们喜欢、赞赏的艺术家之一。但是在艺术家这个圈子里,他的知名度还不够。因此,如果展出一些质量不高的作品——即使如玛丽娜所说,这些作品很有潜力——对已故雕塑家的名声也没有什么好处。玛丽娜心不在焉,老板说了些什么全然没有放在心上。“梦中的野兽”环绕着她,生动,热烈,焕发着动物神秘的力量。高大结实的猞猁属猫科动物,尽管漂亮,但很凶猛。耳朵直立,铜扣子做的眼睛闪闪发光。两条前腿蜷缩着,放在肌肉发达的胸前,和人面狮身像那个经典的姿势毫无二致。它嘴巴的肌肉也很发达,半张着随时准备撕碎猎物,吞咽下去。用莱茵石莱茵石,一种透明无色的仿制品。做的牙齿闪闪发光,平添了几分凶狠,但是它那钢丝般的胡须又给人一种顽皮的感觉。你对它的理解是:这只“大猫”不会一跃而起,变成危险的食肉动物,而是一件艺术品。它本身就是一个拾来之物。那几只鹰,小黑熊,丛林狼也具有同样的艺术魅力。《梦中的野兽》让玛丽娜自己也吃了一惊。看到这件作品的人不会皱着眉头,连连后退,努力克制心中的反感。恰恰相反,那些可爱的小动物会激起观众的同情,让他们脸上露出微笑。亚当·贝伦德的作品充满英雄主义的色彩,在一片废墟上展现出再生之美。玛丽娜·特罗伊的作品则坦率,单纯,甚至有一种充满稚气的顽皮。画商告诉玛丽娜,她的作品能卖出去。

真奇妙!玛丽娜·特罗伊“逃亡”一年之后,回到盐山,心里充满感激之情。玛丽娜·特罗伊多年荒疏学业之后,在将近四十岁的时候,终于成为一位艺术家,雕塑家。她朝画廊老板微笑,尽管他说的话她一句也没有听进去。她只想马上跑出去追那个黑头发男人。

 

“我很快乐。我还活着。”

 

他看见她的时候,会说什么?会做何感想?

马上,她就会知道。女人总是有这种“第六感觉”。

 

她把浓密的头发都剪掉了。剪掉之后,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在帕克诺山,刚刚进入夏季的天,她做出这个决定。剪刀咔嚓咔嚓地响着。她低着头,头发一缕一缕掉下来的时候,她在微微颤抖。她越来越不喜欢那一头浓密的、呈波浪状的深红色头发。用洗发剂洗过之后,隔一两天就又变得黏黏糊糊,盖在脖子上,热乎乎地难受。睡觉的时候,头发丝不知不觉往嘴里跑。干活的时候,又滑到脸前,挡住视线。这一头浓密的红发,让她想起在大马士革岔路口那幢古老的石头房子里度过的夜晚。那只皮毛很厚的猞猁(或者野猫?)爬到她的胸口,卧在她的身上,与她一起在睡梦中荡漾。现在,她剪成时兴的短发,像个男孩,露出好看的脸。微风吹过,美丽的秀发在她的颧骨和耳垂旁边飘拂,盐山的朋友们看见她——现在还没有看到——一定会惊呼:玛丽娜!差点儿认不出你。你干吗把那么好看的头发剪掉呢?不过现在看起来真漂亮。玛丽娜!真的!

现在谁也不会把玛丽娜·特罗伊错当成年轻的、皮肤白皙的伊丽莎白一世。

 

时隔一年再回来,玛丽娜觉得盐山那么漂亮。可是当初离开的时候,觉得它那么令人讨厌,简直再也不会想起它。

“为什么富裕、美丽、秩序比贫穷、丑陋和无序更让我们变得浅薄?为什么人的精神因前者变得萎靡,而因后者更加昂扬?毫无疑问,这不合乎逻辑,难道只是一种错觉?”

亚当·贝伦德毕竟终也选择在盐山生活。

(可是,玛丽娜真的了解亚当吗?也许她对他的错觉为严重。)

开着吉普车回家的时候,玛丽娜沿滨河路行驶,心想或许能看见亚当那幢房子。透过一片树林,房顶只是隐约可见。可是因为心里着急,她甚至没有看见他的汽车道。在不知不觉中,车已经驶过了亚当的房址。初秋炽热的阳光下,哈得孙河比玛丽娜记忆中的那条大河还要宽,像一条巨大的、永不安宁的蟒蛇,闪闪发光。

 

租珍珠北街玛丽娜那幢房子的年轻夫妇,在劳工节那天搬了出去。第二天,玛丽娜·特罗伊便又搬回自己的家。她进家的时候,心里忐忑不安,生怕看到什么不如人意的东西。可是扑面而来的是温馨与慰藉。回家的感觉真好!那对年轻夫妇把屋子收拾得非常干净。她喜欢他们,信任他们,没有按中介的标准收那么高的房租。看来她的信任和好心得到了回报。地毯虽然旧了,但是用吸尘器吸得干干净净。家具还是玛丽娜熟悉的那几件旧家具,但是垫子都拍得松松软软。窗明几净,木头地板擦得锃亮。这一对年轻人好像用过什么“强力清洁剂”,除掉了原先那股柏油味。餐厅桌子上放着一个花瓶。花瓶里插着一束盛开的玫瑰花。看到这一切,玛丽娜捂住了脸。虽然没有人看得见,她还是不愿意显得那么脆弱。

“我很快活。我还活着。我回家了!”

 

她不是开吉普车,而是骑自行车到盐山村。到了市场街之后,生怕被人认出,一闪身,钻进书店。她穿一条卡其布短裤,绿色T恤衫,脚蹬帆布运动鞋,头戴白色棉布小帽。两条腿修长,皮肤晒得黝黑,头发剪得很短。店门上方的铜铃丁零丁零地响着。莫莉·艾沃斯穿着劳动布工作服,鼻梁上架着一副很时髦的茶色眼镜,正在几乎空无一人的店里整理书架上的书。听见铃声,回转头凝视着向她走来的女人,半晌才高兴地喊了一声:“玛丽娜?”两个女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一刻之前,玛丽娜·特罗伊和莫莉·艾沃斯还从来没有拥抱过。莫莉知道玛丽娜要回盐山,但是寻思,她到店里的时候,总会提前打个电话。可是玛丽娜没打。她还没给任何人打。莫莉用惊讶而不是责怪的口吻说:“玛丽娜,你的头发。你看起来……年轻了许多。”玛丽娜笑着说:“比谁年轻了许多?莫莉。”莫莉红着脸,不好意思地说:“比你以前。”

两个女人有好多事情要商量。她们需要好几个小时好几天在一起讨论,策划。玛丽娜一直想把书店盘出去,可是一进店门,看到熟悉的一切,她的心便升起一股柔情。在这间小小的、地板都翘了起来的古香古色的书店,她又找到回家的感觉 。玛丽娜一生中,早的朋友就是书。小时候看儿童读物,长大了看成人读物。按照亚当那种苏格拉底式的诘问论证法,你可以争辩,成人读物是儿童读物的“变种”,只不过将儿童的奇思妙想变成了“现实主义”。玛丽娜确实喜欢书。她喜欢书的墨香,喜欢一本书拿在手里的感觉。带漂亮封套的精装书,装帧精美的平装书,封底印着一行行评论家的赞美之词,就像朋友们为你大声喝彩。现在,玛丽娜成了“艺术家”,可是怎么指望靠“艺术”养活自己呢?她怎么能再次忍受长时间的寂寞,献身于艺术呢?“如果我有钱,你知道我想做的是什么吗?把旁边那个店买下来,打通中间那堵墙,扩大书店,像别的商家那样,再增加一个咖啡屋,经销更多的书。儿童读物。开辟一个‘儿童读物专柜’。出售更多艺术类图书,经销美术作品,吸引更多的顾客!”玛丽娜带莫莉到离盐山比较远的一个饭馆吃饭。两个女人喝了一瓶葡萄酒,一直笑声不断。她们俩都惊讶地发现,非常喜欢对方。尽管严格地说,玛丽娜是莫莉的雇主。莫莉说:“玛丽娜,你有许多有钱的朋友。也许,他们之中有人愿意给咱们投资。”

两个人像女中学生,哈哈大笑。

 

玛丽娜放弃了完成亚当的雕塑这个念头之后,生活开始发生变化。她虽然没能如愿以偿,但是失败使她得到解脱,一种令人惊讶的解脱!她现在常常灵感突发,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随手完成一件令人赞叹不已的作品。那“解脱”给了她无穷的动力。有时候,一件艺术品似乎直接从她的手指尖“脱颖而出”。

她要创作的个对象是“黑夜”——那只食肉的猞猁,森林里的小兽,也是她床上的小兽。玛丽娜满怀激情,创作出各种姿势的“黑夜”。有睡觉的,有站着的,卧着的,有准备飞身跃起的,有紧贴地面爬行的,还有大嚼猎物的。“黑夜”的眼睛有的大睁着,露出凶残的光芒,有的半闭着,一副心醉神迷的样子。玛丽娜没有着力表现“黑夜”浓密、漂亮的皮毛,而是用闪闪发光的材料表现它的灵性。比如螺丝,插销,钉子,钥匙,金属扣子,拉链,磨光金属制品的钢绒,玻璃。有一件作品,“黑夜”的眼睛是两个不大相配的手表的表盘,指针停留在不同的时间。玛丽娜自己像一个食肉动物,把从地摊上买来的玩具娃娃撕扯成一堆破烂,用它们的头发、玻璃眼球、脸上某个部位、小小的手指、脚趾,创作她的作品。她用羽毛、骨头、虫胶处理过的翅膀上有黑色斑点的大蛾,用宝利莱相机拍摄的兔子的尸体创作她的作品。那尸体被吞食了一半,在刷过虫胶清漆的报纸上留下斑斑血迹。她还用自己的红头发,用已经风干的老鼠的尸体。把这些东西非常巧妙地用铁丝网制作到“黑夜”的轮廓上。“黑夜”显得天真无邪,神气活现。甚至嘴里叼着血肉模糊的猎物,得意扬扬地显示胜利的时候,也不会让人反感。因为“黑夜”是用拾来之物组成的,是一个“程式化”的野兽。凝视着“黑夜”,你的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一丝微笑。它那张残酷地撕扯猎物的嘴巴用螺丝、钉子、插销、拉链拼成,充满了浪漫色彩。那两只闪着凶光的眼睛是两个表盘。你可以抚摩这个野兽,甚至可以把它当成一个宠物,为它设计的精巧开怀大笑。它那直立的耳朵是用风干的老鼠皮做的?像钻石一样闪闪发光的舌头是用鲜红的油毡纸做的?“所有作品里,我喜欢的就是被你叫做‘黑夜’的这个家伙。”“开开眼画廊”的老板一边抚摩猞猁的脑袋一边说,好像跟它已经很熟。“这件作品包含的内容很多,不过别问我都是什么。”

帕克诺山那些冬天的下午,玛丽娜全神贯注地创作“黑夜”。那个奇妙的、精美的猞猁在她手指间渐渐成形。出乎预料的成功让她越来越激动,越来越快乐,把那个昼伏夜出的小兽带来的恐惧忘得一干二净。渐渐地,“黑夜”不再卧到她的胸口,也不再吸吮她的嘴巴。“黑夜”完成之后,她又用黑色的,或者涂成黑色的闪闪发光的材料,创作了个头更大、和她更“情投意合”的德国种牧羊犬——阿波罗。阿波罗老老实实蹲在那儿,闪光泡做的眼睛凝视着她,粉红色的塑料舌头耷拉在嘴巴外边。她用真正的鸡毛做了几只大公鸡,涂以夸张的色彩,粘在铁丝网上。它们的眼睛是用不相配的玩具娃娃的眼睛做的,爪子是用剃须刀片和钉子做的。她还做了鹿,幼鹿,小熊,一对小浣熊,一条丛林狼和它的幼崽。她总共做了三十多个“梦中的野兽”。其中二十二个她比较满意。

她问“开开眼画廊”的老板,他是不是真的认为这些作品可以卖掉。

“能,肯定能。”

“因为它们算不上真正的‘艺术’?”

“当然是艺术。你不必为此担心。”

“可是,”玛丽娜在脑子里飞快地想着这件事情,“你觉得……亚当会喜欢这些作品吗?”

“亚当会非常喜欢这些作品。你了解亚当。”

“过去,我觉得很了解他。现在,有点吃不准了。”

“你创作的任何东西亚当都喜欢,玛丽娜。亚当爱你。”

 

玛丽娜认出,那个黑头发男人是罗杰·卡瓦纳夫。

她凝视着,猛地停下脚步。她已经好长时间没见卡瓦纳夫了。此刻,他正从婴儿车里抱出一个小孩。

谁的小孩?周围没有别人。然而,这个孩子不可能是罗杰的,可能吗?

突然,玛丽娜想起,莫莉曾经跟她提起过,那个名叫卡瓦纳夫的男人,那个鲁莽的卡瓦纳夫律师制造了一件丑闻——盐山人盛传他和一个比他小好多的女人厮混,生了一个孩子……玛丽娜当时觉得受到伤害,立刻挡回去,不想再听这些流言。

她凝视着,凝视着。玛丽娜虽然和罗杰只隔着一条鹅卵石铺就的马路,但是他似乎没有注意到她,正手忙脚乱地把小孩从婴儿车里抱出来,放到汽车后排座的婴儿筐里。玛丽娜直盯盯地看着他,好像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个男人。他看起来显得很年轻,充满活力。一个神秘人物。她的《梦中的野兽》倘若放到罗杰·卡瓦纳夫和他的孩子旁边,该是多么怪诞,多么可笑!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新生活。那生活中不会再有我的位置。但是,心头一阵冲动,全然不顾是否会遭到冷遇,或者罗杰会不会嘲笑她的一头短发,笑吟吟地走过去,说:“罗杰!你好!”

那一天,盐山阳光明媚,罗杰·卡瓦纳夫眯着眼睛看了半晌,才认出她来。

“玛丽娜?是你?”

 

那以后,他们之间的关系迅速发展。


前言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Joyce Carol Oates,1938—)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作家之一。她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北部一个工人家庭,一九六○年毕业于锡拉丘兹大学,第二年获硕士学位,并在底特律大学教英美文学,现在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

欧茨是个多产的作家,从一九六三年出版部短篇小说集《北门边》(By the North Gate)起,到二○○一年出版《中年》(Middle Age:A Romance)时止,共出版长篇小说三十七部,短篇小说集十九部,中篇小说集四部,诗集八部,剧本七部,论文集八部,儿童文学作品一部。其中多部作品获得大奖。诗人、ECCO出版公司编辑丹尼尔·哈尔波恩说:“她是个奇才。许多人,特别是作家,面对她犹如面对新的挑战。因为她创作了如此之多的作品。但是,真正让他们感到震撼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她的每一部书都因其高水平而令同行惊叹不已。”美国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有一位杰出的女作家的话,那就是乔伊斯·卡罗尔·欧茨。”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约翰·加纳认为:“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当代伟大的作家之一。”

欧茨的作品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她以犀利的目光审视美国当代社会和这个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群,或浓墨重彩,或素笔白描,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卷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美国人民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从物质极大丰富过渡到精神日益空虚的过程,而且处处流露出作者对人类命运的关注。欧茨尊重美国文学的传统,马克·吐温、德莱塞、斯坦贝克的批判现实主义对她都有很大的影响。她创作的有影响的作品都源于她亲身经历的生活。欧茨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更注重用多样化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她学习借鉴了乔伊斯、福克纳以及英国女作家吴尔夫的心理分析、内心独白、意识流的创作手法,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更具“现代色彩”。西方评论家称她的这种创作方法为“心理现实主义”。

《中年》和她的许多其他作品一样,就是这种创作方法的产物。二○○一年,“9·11”恐怖事件发生几个星期之后,欧茨推出这部力作。其时,“许多家庭和朋友仍然沉浸在这场从天而降的巨大灾难带来的震惊与悲痛之中”。人们在对“生命脆弱,命途多舛”发出声声慨叹的同时,又赋予“及时行乐”(carpe diem)新的含义。而欧茨的新作《中年》让评论家惊呼:“她简直是个‘通灵的人’!”

《中年》对美国当代社会做了一个全景式的描绘。种族歧视、青少年犯罪、单亲家庭、独身、离异、同性恋、婚外情、嬉皮士……均有涉猎。其深刻程度可以说是当代美国人的“写真集”。《中年》的背景是新世纪曙光初露的二○○○年,坐火车从曼哈顿出发只有半小时路程的哈得孙-盐山村。那是美国有钱又有闲的中产阶级的“天堂”。在这座“天堂”里,祥和富足的表象背后,隐藏着精神与伦理的危机。

七月四日下午,雕塑家亚当·贝伦德为救一个落水女孩,不幸身亡。亚当·贝伦德的死给他相处多年的朋友特别是或明或暗地爱恋他的四个女人留下难解的谜团——亚当·贝伦德究竟是谁?因为只是在清理遗物时,人们才发现这个行为古怪、不修边幅的艺术家不但拥有巨额的财富,还有许多真假难辨的名字;才发现有那么多女人甚至有夫之妇热烈地爱着这个相貌丑陋、浑身伤疤、将性爱“拒之门外”的单身独眼男人。四个女人在他死后,有的痛不欲生,悄然远去,用艰苦的劳动寄托对他的哀思,终成就了自己的事业;有的精神空虚,百无聊赖,将一片爱心投入保护“走失动物”的工作,无意中使背叛自己的丈夫陷入绝境——被她收养的七条狗活活咬死;有的扼腕长叹,痛定思痛,仅仅为了与一位中国女孩相伴,宣泄溢满心头的母爱,便再续姻缘,重组家庭;有的抛夫别子,突然失踪,历经千难万险,横穿美洲大陆,终于弄清亚当·贝伦德的身世。

亚当·贝伦德原名弗朗西斯·泽维尔·布雷迪,一九四七年出生于蒙大拿州博加姆一个穷苦人家。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扔下他和妈妈及妹妹,远走高飞。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身单力薄的妈妈打短工维持。弗朗西斯生性善良、助人为乐,却和一帮同样在贫困中长大的“坏孩子”混在一起,抽烟喝酒,夜不归宿。十二岁那年,小弗朗西斯喝醉酒之后,深夜回家,把没有熄灭的烟蒂扔在沙发下面,引起大火,将他们居住的活动房屋夷为平地。弗朗西斯死里逃生,妈妈和妹妹葬身火海。弗朗西斯成了由县法院监护的孤儿。“监护人”把他送给“寄养家庭”,由养父母抚养。十四岁时,他与专以欺负小孩为乐的酒鬼养父发生争执,抡起十字镐差点把养父打死,结果被送进蒙大拿感化院。在赫勒纳监狱时,又被奥吉布瓦人打瞎一只眼睛。然而,深重的苦难并没有压倒弗朗西斯。经过深刻的反思,他变得嗜书如命,十八岁走出监狱,便成了图书馆的常客。他一边在明尼苏达州一家储木场开车,一边刻苦自修。哲学、艺术、文学、政治,都是他潜心研究的领域。一九六九年,终于拿到明尼苏达大学商学院“夜大”文凭之后,弗朗西斯·泽维尔·布雷迪“脱胎换骨”,变成亚当·贝伦德。然后,背井离乡,开始新的人生。亚当·贝伦德凭着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深得一位房地产开发商的赏识。他在底特律大展宏图,短短几年就成为拥有千万资产的富翁和小有名气的雕塑艺术家。一九七三年,亚当·贝伦德到纽约发展,几年后来到曼哈顿郊区的哈得孙-盐山村。那是美国上流社会的缩影,在盐山,他是个与众不同的人物。他身穿廉价的花绸衬衫,出入灯红酒绿、鼓乐喧天的舞厅,在礼服笔挺、长裙拖地的男女朋友中间自由自在地旋转,用一只眼睛注视着他们脸上的惊讶、目光中的疑问。他深居简出,粗茶淡饭,开二手车,用二手货,却以许多不同的化名,将一笔又一笔巨额资金秘密投入公益事业。他像自己创作的雕塑《拉奥孔》中的英雄人物一样,和缠身的巨蟒奋力抗争,用“节俭”“怪异”以及许多别人无法理解的方式无情地嘲弄当代美国光怪陆离、肉欲横流的上层社会。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与现实格格不入的“另类”,在盐山村的男男女女中产生了巨大的魅力,以至于“阴魂”久久不肯散去。其中的原因究竟何在?

亚当·贝伦德无疑是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拉奥孔式的英雄。他所面对的是一群和他一样,出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的中年人。经历了五十年来美国社会的巨大变革、道德观念的不断更新,这群韶华已过、青春不再的中年男女生活在儿女远走高飞后留下的座座空巢里,享受着财富的滋润,也经受着空虚的煎熬。他们不甘寂寞,渴望重新创造自己的生活。他们飞短流长,打情骂俏,用苦心经营的“新编爱情故事”填补功成名就之后生命的空白,排遣酒足饭饱之后生活的寂寥,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剧。就在这时,亚当·贝伦德走进他们那道夕阳渐红、暮霭渐浓的风景。他以一种巨大的反差昭示了自己饱满的精神和充实的灵魂。而这种“饱满”和“充实”正是这一群象牙塔里成长起来的中年人所缺乏的。因此,亚当·贝伦德虽然面目“丑陋”、行为“怪异”,但是在许多人特别是女人眼里,几乎是个“完人”“楷模”和“样板”。她们疯狂地爱着他,仿佛从他身上看到重塑自己的希望和力量。有评论家指出:“《中年》的成功就在于它描绘了文学与通俗文化很少触及的当代美国的一种现象:富裕的中年人在生气蓬勃的青年时代成为过去之后,盛行以浪漫的或者其他可以想象出来的方式重新塑造自己。”这便是欧茨在新世纪开始之际,向我们揭示的一个深刻的主题。

《中年》是一部巨著,出版后在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引起很大反响,短时间之内即有音像制品出版发行,评论文章更是连篇累牍。作为译者,体会深的则是:除了构思精巧,结构严谨,情节起伏跌宕,故事扣人心弦之外,这本书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作者语汇极其丰富,比喻十分新颖,从而使这部洋洋四十余万言的长篇小说,读起来常有清风扑面、茅塞顿开之感,而不觉得冗长、累赘。

相信广大读者通过这本好书,一定会对美国社会有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

 

译者

二○○三年九月九日 北京,怡馨园

 

 


书籍介绍

《中年》描写一群中年人,在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变革、道德观念的不断更新后,青年时代的追求和信奉的东西,结下了或甜美或苦涩的果实。如今,这群韶华已逝的中年男女不甘寂寞,不避艰险,又要开始创造自己新的生活。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好评(247+)
  • 二星好评(511+)
  • 博大精深(253+)
  • 方便(58+)
  • 值得下载(250+)
  • 中评(586+)
  • 全格式(264+)
  • 值得购买(265+)
  • 图书多(312+)

下载评价

  • 网友 沈***松: ( 2024-12-31 11:13:49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訾***晴: ( 2025-01-06 17:11:11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相***儿: ( 2025-01-12 18:29:12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林***艳: ( 2024-12-21 04:52:54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常***翠: ( 2024-12-22 08:56:14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权***颜: ( 2024-12-26 13:08:09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寿***芳: ( 2024-12-22 16:39:29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扈***洁: ( 2025-01-12 13:23:06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寇***音: ( 2024-12-28 05:05:22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訾***雰: ( 2024-12-30 20:14:18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