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好书&2024文津奖图书】动物寻古 在生肖中发现中国 袁靖著 新民说 图腾 十二生肖 华夏文明 农耕文明 民俗 民间传说 属相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博库网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2023中国好书&2024文津奖图书】动物寻古 在生肖中发现中国 袁靖著 新民说 图腾 十二生肖 华夏文明 农耕文明 民俗 民间传说 属相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博库网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2023中国好书&2024文津奖图书】动物寻古 在生肖中发现中国 袁靖著 新民说 图腾 十二生肖 华夏文明 农耕文明 民俗 民间传说 属相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博库网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2023中国好书&2024文津奖图书】动物寻古 在生肖中发现中国 袁靖著 新民说 图腾 十二生肖 华夏文明 农耕文明 民俗 民间传说 属相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博库网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2023中国好书&2024文津奖图书】动物寻古 在生肖中发现中国 袁靖著 新民说 图腾 十二生肖 华夏文明 农耕文明 民俗 民间传说 属相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博库网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2023中国好书&2024文津奖图书】动物寻古 在生肖中发现中国 袁靖著 新民说 图腾 十二生肖 华夏文明 农耕文明 民俗 民间传说 属相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博库网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2023中国好书&2024文津奖图书】动物寻古 在生肖中发现中国 袁靖著 新民说 图腾 十二生肖 华夏文明 农耕文明 民俗 民间传说 属相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博库网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2023中国好书&2024文津奖图书】动物寻古 在生肖中发现中国 袁靖著 新民说 图腾 十二生肖 华夏文明 农耕文明 民俗 民间传说 属相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博库网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2023中国好书&2024文津奖图书】动物寻古 在生肖中发现中国 袁靖著 新民说 图腾 十二生肖 华夏文明 农耕文明 民俗 民间传说 属相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博库网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十二生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经典体现。这十二种生肖动物中,除了龙是虚构的,其余动物均在考古遗址中有所发现。
本书以一个动物考古学家的视角,分析出土的动物骨骼以及各种反映动物形象的青铜器、陶器、画像砖石、绘画,再结合相关的文字记载,还原生肖动物的起源、驯化以及在华夏民族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仔细讲述了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华民族与动物同行至今发生的种种故事。
书籍目录:
前言1
章 动物寻古的科学工具5
十二生肖的由来7
动物如何科学分类9
共同的文物与文献11
五大破案手段15
第二章 瘟疫的来源,医学的助手29
与北京猿人同龄的鼠32
破坏者与子嗣兴旺的象征40
鼠何以被尊称“老鼠”47
从麻烦制造者到医学贡献者52
第三章 华夏文明的柱石57
5000年前的西亚来客60
农耕时代的 生产力67
一级祭祀品和随葬品75
文字和文物中的牛78
作为肉食和骨器82
第四章 威严的山君87
神秘的蚌壳龙虎图90
趋吉避凶、威武勇猛的表达95
沿用上千年的调兵信物110
勇猛的另一面113
第五章 住在月亮上117
千年驯兔失败史120
寓意吉祥的灵兽125
玉兔何以捣药嫦娥宫133
第六章 国之图腾143
鳄鱼与蛇,龙的原型?145
从文物看龙的形象进化154
从灵兽到帝王象征160
第七章 华夏的始祖167
诞生于白垩纪171
蛇形文物遍布南北174
上古神灵和始祖为何是人首蛇身184
白蛇故事的千年流变189
第八章 车骑之魂193
地下马骨透露的信息196
战场上的 主角202
相马、阉割与马镫211
文物里的马218
第九章 美的化身227
绵羊在中国的传播链230
羊肉与“鲜”画等号233
羊骨如何反映古人养羊剪毛238
献祭的 牺牲241
孝顺、吉祥与仁义的象征246
第十章 一棒打出南天门259
发现“阿喀琉斯基猴”262
从宠物到封侯意象268
猴的负面形象281
美猴王的三种来由285
第十一章 报时神鸟291
家鸡的起源294
从文物探索古人何以养鸡303
知时畜313
斗鸡 316
以鸡 318
第十二章 陪你走过一万年321
狼如何被驯化为狗324
从生到死,始终跟随331
文物中的犬336
犬戎,改变历史走向347
第十三章 肉食江湖的 355
人类文明的动力源357
猪肉如何占据国人餐桌363
古人的炫富工具369
从偶像到猪八戒377
后记387
主要参考文献391
部分图片来源397
作者介绍:
袁靖,考古学家,考古界金鼎奖获得者,从事考古工作三十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考古、环境考古和科技考古。现任 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英国杜伦大学考古系名誉教授。主持过多项科技考古课题,著有《中国动物考古学》《科技考古文集》《中国科技考古导论》等,发表数百篇论文,并多次获得 和省部级奖项。
曾任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蛇属于爬行类,这一类脱胎于两栖类。3 亿多年前,两栖类中的一类迷齿两栖动物为了 好地征服广漠的大陆,演化出羊膜卵。这是一种繁殖结构,里面充满了羊水,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特殊水环境,可以保证爬行类的胚胎在其中稳步发育、正常繁殖,从而摆脱对真实水环境的依赖。演化出羊膜卵是脊椎动物进化 的一个飞跃,两栖类也由此摇身一变,进化成爬行类。爬行动物中度过中生代(距今约2.52 亿年—6600万年)并残存到新生代的,只有龟鳖类、鳄类和有鳞类(包括蜥蜴类和蛇类)。
蜥蜴类和蛇类是现存爬行动物中 兴盛的类群。这类动物的头骨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蛇类的表现尤其明显。人们可以很容易地从头部结构把它们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实际上,蛇类是从蜥蜴类演化而来的。在白垩纪(大约开始于距今1.45 亿年)时期, 早的蛇开始出现。蛇是爬行动物中进化 快的类群,大多数现生蛇所在的科,是在中新世(距今约2300 万年—533 万年)才开始大量发展起来的。
迄今为止,发现蛇骨的考古遗址仅有紫荆遗址(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一处。这个遗址自下而上包含了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龙山文化等4 个文化层,年代自距今约7900 年一直延续到距今约4200 年。在3000多年里,属于不同文化的古人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遗址中的那些蛇骨经过鉴定,属于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游蛇科,但属和种无法确定。游蛇科是蛇目中种属数量 多的一个科,有将近300 属,约1400 种,包括三分之二的现生蛇类。我国的游蛇科也有30 多属,超过140 种,广泛分布于全国。
考古遗址中很少发现蛇骨,这应该与考古遗址中很少发现鼠骨是同样的原因,即早先考古过程中没有开展水洗筛选工作,因而丢失了这些遗骨。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凡它之属皆从它。蛇,它或从虫。”许慎提到的“它”便指的是蛇。他指出,上古时期的人们害怕蛇,见面打招呼都要互相询问是否有看到蛇。这些文字反映了两个信息:一是古时蛇的数量不少,二是可能因为蛇无足而能行走,而且毒蛇还能毒死人,所以古人十分畏惧蛇。
如同蟒蛇一样的大蛇比较少见。蟒蛇属于蟒科,现存8 属28 种,中国的蟒蛇有2 属,分别是沙蟒属的东方沙蟒和蟒属的蟒蛇。东方沙蟒长大约为1 米, 长的可达4 米,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等地;蟒蛇长可达3 至30 多米不等,分布于福建、海南、广西、广东、云南、四川等地。蟒蛇分布的区域毕竟有限,人们并不能经常看到,所以古人日常所见之蛇,往往都是小蛇。在南方温暖潮湿的地区,经常有蛇出没。
所以它们的形象,不管是头部还是躯体,都很容易作为装饰性元素,被人们刻画于玉器和陶器之上,进而成为崇拜和信仰的对象。20 世纪60 年代末,我从上海到云南西双版纳插队落户,在水田里、山路上多次见过一些小蛇,甚至在干农活时还被蛇咬过几次。这些小蛇身上的骨骼每块大多仅有几毫米,所以考古发掘出来的泥土如果不经过水洗筛选,肉眼确实难以辨别,因而没有发现古代蛇的遗骨也是很自然的事。
但我们根据文物上发现的蛇逼真的形象,以及古人对蛇的文字描述,可以推断出它们在古代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动物,所以古人能仔细地观察并准确地把握它们的特征, 以艺术的形象展示出来。
上古神灵和始祖为何是人首蛇身甲骨文中的“蛇”字是典型的象形文字,尤其是三角形的蛇头,蜿蜒扭曲的蛇身,都传神地描述了蛇的形态特征。从小篆开始,“蛇”字就有了些许现在“蛇”字的迹象,隶书则表现得 明显,到楷书才成为现在的“蛇”字(图7-14)。
在《诗经》里,蛇被视为吉祥的动物。《小雅·斯干》是一首祝贺周王新建的宫殿落成的诗歌,其中有“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虺”在古书中指的是一种毒蛇,这几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如果梦到熊、罴、虺和蛇,那就是即将生育儿女的吉兆。
古代文献典籍中关于蛇和蛇之意象的记载, 突出的应属上古时期神灵和人类始祖的人首蛇身形象。如前面所述的汉画像石中人首蛇身状的伏羲和女娲(华夏始祖),事实上,不止是他们,在古代文献中,上古时期的神灵多是人首蛇身的模样。王仁湘考证古代文献,认为除了伏羲和女娲,其他三皇五帝,直到大禹,也几乎都是人首蛇身的模样。仅《山海经》便多次提及许多人首蛇身或操蛇、践蛇、珥蛇的神灵神人,例如女娲、伏羲、烛龙、延维、窫窳、共工、相繇、贰负神、黄帝、启、奢比尸以及众多山神。
有关操蛇之神的故事,我们 加耳熟能详的恐怕要数战国早期的作品《列子·汤问》中愚公移山的典故。愚公因出行被太行和王屋两山所阻,发愿要把山搬走,自己搬不完就让后代继续搬,“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手执灵蛇的山神听说了,怕他们真的挖个不停,便报告给了天帝。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吴荣曾指出,操蛇神怪的雕像或画像多出于河南南部、湖南、江苏等与战国时期楚文化相关的地区,这也证明了南方多蛇的观点。直至汉末时期,文学家王延寿在游览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建造的灵光殿时,看到殿中壁画而作《鲁灵光殿赋》,还提到“伏羲鳞身,女娲蛇躯”,可见在距当时将近300 年的汉初,作为华夏始祖的伏羲与女娲就已经是人首蛇身的形象。
为什么上古时代的始祖和众多神灵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这或许反映了上古时代人们盛行的图腾崇拜。蛇在我国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动物,从南到北的平原、沼泽、山地、丘陵、江河都可见其身影。古人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蛇,发现它们无足而能行走,毒蛇还能致人死命,自然而然地对这种神秘的生物产生了敬畏情绪,在观察到它们会冬眠和蜕皮等生活习性后, 延伸想象出它们具有长生不死和死而复生的神奇能力。古人的生存环境恶劣,生命往往受到大自然的威胁。他们希望自己能与这些神奇的生物有所联系,以获得它们的庇佑,帮助应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于是他们把蛇想象成神,并按照蛇的特点来塑造始祖,始祖和神灵便成了人首蛇身、半人半兽的形象。
闻一多在《伏羲考》里生动地阐释了这个过程。他认为华夏民族的图腾是龙,而龙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都是蛇。一开始人是以蛇作为自己的祖先,极力把自己装扮得像龙(越人断发文身以像龙子),这是“人的拟兽化”。但无论如何装扮,都只能做到人首蛇身、半人半兽的地步,而不是全然的蛇。但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知识进步了,于是他们开始把始祖的形象设置成人首蛇身,这叫“兽的拟人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过去模仿断发文身以像蛇的习俗被废弃,连记忆也淡薄了,于是始祖的模样就变作全人形了。
神灵和始祖的形象从兽到人兽同体再到全人形这个过程,究其原因,体现的还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在人类征服大自然的过程中,当大自然的威力远远大于人类之时,神灵和始祖的形象就是全兽形的;当人类发现自己有能力改变大自然之时,神灵和始祖的形象就变成了人兽同体;而当人对大自然的认知加深,改造力度和信心增强之时,神灵的形象开始转变为以人为主,人类开始以自己的形象来塑造始祖和神灵,但此时蛇仍然具有诸如蜕皮和冬眠(象征着死而复生和 )等为害怕死亡的先民们所向往的特点,所以蛇虽然走下神坛,但没有消失,而是降格为部落首领的重要附属物,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神灵和始祖的形象从兽到人兽同体再到全人形这个过程,究其原因,体现的还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在人类征服大自然的过程中,当大自然的威力远远大于人类之时,神灵和始祖的形象就是全兽形的;当人类发现自己有能力改变大自然之时,神灵和始祖的形象就变成了人兽同体;而当人对大自然的认知加深,改造力度和信心增强之时,神灵的形象开始转变为以人为主,人类开始以自己的形象来塑造始祖和神灵,但此时蛇仍然具有诸如蜕皮和冬眠(象征着死而复生和长生不老)等为害怕死亡的先民们所向往的特点,所以蛇虽然走下神坛,但没有消失,而是降格为部落首领的重要附属物,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鉴于2019年末开始的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口罩已经成为最常见的防疫物品,它的发明,据称便可追溯至1910至1911年东北鼠疫事件中的“伍氏口罩”。1910年10月25日,东北地区的一家客栈有一名客人突然染上怪病暴毙。之后,怪病开始在当地迅速蔓延。1910年11月6日,哈尔滨的一名铁路工人突然高烧不退,到11月8日,该名工人死亡,后被确诊为鼠疫。哈尔滨成为第一个被鼠疫袭击的东北大城市。到12月初,哈尔滨每日死亡人数达到100多人,彻底沦陷。1911年1月初,长春沦陷。1911年1月中旬,沈阳沦陷。仅仅20多天,鼠疫就传遍了整个东三省,平均每月死亡1万人,很多家庭都是举家暴毙,直接被疫病灭门。正是在这个危难时刻,年轻的中国医生伍连德博士被任命为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赶往东北主持协调鼠疫的防治工作。伍连德抗疫的第一个重大举动是发明了被称为“伍氏口罩”的棉纱口罩,他让地方政府连夜大量赶制这种口罩,并分发给所有人强制佩戴。之后,伍连德又与俄国铁路局交涉,调动1300节车厢用于隔离。伍连德还和东北总督锡良联名请求朝廷颁旨,将坟场留置的几干具尸体全部火化,彻底消灭传染源。到1911年2月20日,东三省所有采取了隔离措施的地区,死亡人数开始下降,这是疫情开始以来的首次。从1911年3月1日到3月底,整个东北再也没有出现新的死亡报告。1911年4月23日,清政府宣布东三省鼠疫肃清。东北地区防治鼠疫的成功是中国防控疾病史上的一个壮举,拉开了中国“第一次卫生革命”的序幕,是中国公共卫生的起点,而为这次防治鼠疫做出巨大贡献的伍连德博士堪称中国现代医学奠基人之一。
猴子的模仿能力极强,由此延伸出一种名为“猴戏”的传统艺术,流传至今。所谓猴戏,就是猴子表演,据说起源于汉代,汉代的画像石上多有描绘。它是百戏中的一种,后者展现了古人丰富的休闲娱乐生活,有奏乐、舞蹈、角抵(相扑入杂要、说书等。猴戏又名“马骝戏”,马骝在今天的广东话中仍有使用,正如“母猴”“沐猴”“猕猴”之名,可能都是同源汉藏语却不同译音的表记而已。
由此,我们推测,最早可能是狼来到了古人的居住地附近,在古人的生活垃圾中寻找食物,在与人接触的过程中被人捕获幼崽,作为宠物饲养。由于狼与生俱来的易与人亲近的特征,人与饲养的狼(或说最早的狗)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建立起亲密关系。在最早把狼驯化为狗之时,人很可能只是觉得好玩,将其作为宠物来对待,这毕竟是当时第一种与人亲近的非人动物,而且其在饲养过程中出现的对人摇尾巴、亲近和舔人等行为都会增加人对它们的好感,希望它们随时跟在自己身边。这种行为源自古人对于友情的认知,也进一步丰富了古人对友情的认知。狗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家养动物,有了狗,人类在走向文明的路途中就不再孤单了。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动物演化的史诗大片、实操式考古破案指南、先人的图腾信仰诞生记、让人知识量暴涨的国宝解读都在这里了!十二生肖与华夏民族共同书写的5000年文明史!有趣、惊险、离奇、神秘……满足你对十二生肖的常识补缺!
☆ 内容简介
十二生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经典体现。这十二种生肖动物中,除了龙是虚构的,其余均在考古遗址中有所发现。
本书从动物考古学家的视角,分析各大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以及各种反映动物形象的青铜器、陶器、画像砖石、绘画,再结合相关的文字记载,还原生肖动物的起源、驯化,以及它们在华夏民族生产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仔细讲述了华夏民族与动物自新石器时代起,同行至今发生的种种有趣故事。
☆ 编辑推荐
1. 作者袁靖是知名考古学家,主要研究动物考古、科技考古,有30多年丰富的前线考古经验,是考古学界金鼎奖得主。袁靖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2. 本书是袁靖教授的诚意之作,浓缩了他30年考古工作的精华,是他第一次有意识地尝试用生动、接地气的语言,向读者科普十二种生肖动物在华夏民族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内容不仅有以往十二生肖文化史注重的民间传说与民俗,更新增了独特的考古学家视角,通过从遗址等地发掘出来的动物遗存,结合文献、文物、图像等资料,重述华夏民族与动物相处的漫长历史,梳理十二生肖动物对华夏文明的重要贡献。本书是一部将考古所得、扎实可信的知识与千百年里流传的浪漫传奇融合的典范作品,彻底讲透“十二生肖”这个中国人独有的文化符号。
3. 图书附有200多幅精美配图,图文并茂地介绍古人如何利用动物,多维度感知他们眼中的动物形象,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十二生肖考古课;读者可以由此了解考古学者是如何解读遗世文物的,学习考古学者的探索世界的方式和方法。
4. 讲述了十二生肖的前世今生,起源演变,到它们如何被纳入人类历史,记录、神化与流传,知识含量丰富。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8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8分
安全性:9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mobi(464+)
- 值得购买(311+)
- azw3(113+)
- 书籍多(222+)
- pdf(545+)
- 可以购买(397+)
- 全格式(58+)
- 简单(260+)
- 字体合适(339+)
- 体验好(674+)
- 三星好评(439+)
下载评价
- 网友 汪***豪: ( 2025-01-12 07:55:13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扈***洁: ( 2025-01-10 18:32:49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薛***玉: ( 2024-12-22 03:06:59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濮***彤: ( 2025-01-09 16:03:36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潘***丽: ( 2025-01-17 01:27:01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谭***然: ( 2024-12-28 13:56:15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寿***芳: ( 2024-12-20 09:55:15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曾***文: ( 2025-01-08 12:19:58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孔***旋: ( 2024-12-28 02:55:36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宫***凡: ( 2024-12-23 02:01:33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冉***兮: ( 2024-12-22 12:41:52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喜欢"【2023中国好书&2024文津奖图书】动物寻古 在生肖中发现中国 袁靖著 新民说 图腾 十二生肖 华夏文明 农耕文明 民俗 民间传说 属相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博库网"的人也看了
- 丽声指南针英语名著分级读物(小学版)(第四级)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怎样读历史、悟智慧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剑齿虎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光学薄膜技术——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超越执行力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理想树图书2023初中必刷题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RJ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这样爱你刚刚好 我的五年级孩子 正面管教育儿书籍父母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吼不叫培养孩子家庭教育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9787548418337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青少年价值观读本(高中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天生不愛動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8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7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