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全本全注全译大字本)(全21册) 中华书局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四书五经(全本全注全译大字本)(全21册) 中华书局精美图片
》四书五经(全本全注全译大字本)(全21册) 中华书局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四书五经(全本全注全译大字本)(全21册) 中华书局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0113636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1
  • 页数:3264
  • 价格:409.20
  • 纸张:轻型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9 20:09:23

寄语:

新华书店正版,关注店铺成为会员可享店铺专属优惠,团购客户请咨询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经典“四书”和“五经”的合称。“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

“四书”之名始于南宋。在“四书”中,《论语》《孟子》原自有书,而《大学》《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南宋有名理学家朱熹首次将《大学》《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编在一起,并为其作集注。因为它们出自儒家早期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简称“四书”。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从元代开始,《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各级学校的教科书,成为科举取士的指定书目,在古代思想史和文化目前的地位不言而喻。

“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时期。儒家本有“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乐经》到西汉时失传。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设五经博士,“五经”之名首次出现。唐太宗时期,孔颖达等人奉诏撰修《五经正义》,完成了“五经”内容上的统一,即为《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

“四书五经”合称,在南宋末年就已出现。南宋有名教育家、理学家陈普在注释《大学》时说道:“四书五经,凡言道者,大略皆如此。”清代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延用其说法:“元人因之,而制为四书五经疑。明初用四书疑,后乃改四书五经义。”

此次出版的“四书五经”大字本,是在“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的基础上,进一步审校而成。“全本全注全译”的形式,可方便读者无障碍地阅读经典、理解经典、品味经典。装帧美观大方,采用大字排列,疏朗有致,对部头较大的图书,采用分册处理,读者朋友可以轻松展卷捧读。


书籍目录: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记录整理。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论语》是儒家最主要的经典,体现了儒家创始人孔子的重要思想——仁,这一思想贯穿到他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的主张,所谓“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语言精炼,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大学》传说是由孔子的弟子曾参整理而成。揭示了为学的内容和顺序,明确提出“三纲领”,即“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又有“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三纲八条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伦理道德的核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庸》一般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中庸》提倡自我教育,即“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自我监督,君子慎其独也,自我完善,“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是一种很难达到的理想人格和道德境界,可以说后来的宋明理学之所以能达到哲学高峰,与《中庸》的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与孔子合成孔孟。他们的学说被称为“孔孟之道”。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效仿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但其政治主张也不被重用,于是退隐与学生一起著书立说。《孟子》一书的主题即“讲道德,说仁义”。大义凛然,文思敏捷,善于辩论。他还提出了惊世骇俗的“民贵君轻”的概念,主张“性善论”。孟子强调修身养性,讲求修心,善于“养浩然之气”,这是他和孔子的不同,为后世无数儒生所继承和传扬。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的生命起点。《诗经》是经过很多人长时间的收集整理加工而成书,非一人一时之功。它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 首(另有6篇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不包括在内)。《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诗经》。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了诗歌。《诗经》是按《风》 《雅》 《颂》三类编排的。《风》大多为周代各地的民间歌谣,反映了民风民俗和现实生活,是三百篇中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篇章。《雅》是周人所谓的正声雅乐,大部分是贵族宴享时的乐歌,也有一部分是民间歌谣。《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的艺术手法,可用“赋”“比”“兴”三字来概括。《诗经》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目前都占有重要地位,它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写作手法,开创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它“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原则和精神风貌。

《尚书》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它是上古历史文献资料的汇编。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尚书》记载了虞、夏、商、周四代上自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约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资料可分为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号令和君臣对话,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今文尚书》比较突出的思想是“敬天保民”,《古文尚书》的精要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其中周书的《大诰》《康诰》《酒诰》等诰辞和《殷书》的《盘庚》三篇由于历史久远,艰涩难读,被韩愈谓之“周诰殷盘,佶屈聱牙”(《进学解》)。但古奥质朴正是《尚书》的语言特色,可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韵文总集,所谓“饱读诗书”的“诗书”最初便分别指《诗经》和《尚书》。

《礼记》是关于“礼经”的“记”,即对“经”的诠释讲解,是礼学家对礼经的解释以及他们所采择的各种意见的辑录。传世的《礼记》,有《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之分。《大戴礼记》,相传是由西汉时期的礼学家戴德编纂;《小戴礼记》,相传是由西汉礼学家戴德之从兄子戴圣编纂。我们的《礼记》是指《小戴礼记》,共四十九篇,是一部以儒家礼论为主的论文汇编,包含着古代丰富的文物典章制度、礼节仪式、行为规范及相关义理。《礼记》可以看到儒家修身、教育、治国的种种思想,比如礼运中描绘的美好理想蓝图:“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中有许多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闪亮思想,读之可以鉴古知今,为现代人提供安身立命的处世之道。

《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由“经”、“传”两部分组成,是一部特殊的哲学专著。“经”称《易经》,包括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卦象、卦辞、爻辞,是《周易》的主体;“传”由《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共七种十篇构成,称“十翼”,意指“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用来阐释“经”的内容。《周易》的基本概念是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解释世间万物的生存逻辑与发展变化,反映了我们的祖先探索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智慧。“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概括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

《春秋左传》在“《春秋》三传”中极有影响力。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254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极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在《春秋》大事纲要的记史方法基础上,代之以系统灵活的史书编纂方式,既记春秋史实,又包含了大量古代典章史料,是了解我国先秦文化的重要典籍。其中“一字所嘉,有同华袞之赠;一言所黜,无异萧斧之诛”的“一字之褒贬”的春秋笔法,使《春秋左传》蕴含着史学和文学上的无限魅力。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 释新民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止于至善

《诗》云: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释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大畏民志,此谓知本。(用小心而敬畏的态度,照料好民众的新,这才是学问的根本)

# 释诚意

所谓诚其意者:勿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子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关注内心隐秘的思想)

# 释正心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时而不知其味。

# 释修身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 释齐家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世,一人定国。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 释治国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事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或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出口,寔shí能容之,尚亦有利哉。

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真我/道德存在状态,伟大的生存现实;和--道德秩序,是家普遍法则)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其味也。

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gu三,网)、擭(huo四,牢笼)、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故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正己而不求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易以俟(si四,等待)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jié,绊倒],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至诚无息。不见而章,不动而变,不为而成。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居下不倍...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一、“四书五经”的地位高。“四书五经”是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在世界文化史、思想目前占有极高的历史地位。习近平主席也在多次讲话中提及“四书五经”中的内容,如《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诗经》中反映农夫艰辛劳作的《七月》、反映士兵征战生活的《采薇》、反映青年爱情生活的《关雎》”等。

二、“四书五经”的影响力大。“四书五经”不仅是明清时代科举取士的指定书目,在古代思想史和文化目前的地位神圣不可侵犯,而且也全方位地影响着现代中国人的人生哲学。赵宋王朝的首任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有名哲学家冯友兰认为,“‘四书五经’启迪了中国人对宇宙自然的体悟感受,赋予炎黄子孙待人处世的人生哲理”。 “四书五经”蕴含的孔孟哲学理念和为人处世之道已深入人心,很多脍炙人口的篇章和语句已千古流传。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如“吾日三省吾身”,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三、“四书五经”的读者群广泛。“四书五经”的篇章频繁出现于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课本和历史课本上,可谓妇孺皆知;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明确要求背诵“四书五经”的诸多片段;很多学校也都展开诵读“四书五经”的活动。

四、“四书五经”三全本首次面世。“四书五经”大字本是在“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的基础上,进一步审校而成。“全本全注全译”的形式,可方便读者朋友无障碍地精读一字一句。大字排列,疏朗有致,宜阅读宜收藏。三全本加大字本,这样的组合出版形式首次出现。


书籍介绍

“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经典“四书”和“五经”的合称。“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

“四书”之名始于南宋。在“四书”中,《论语》《孟子》原自有书,而《大学》《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首次将《大学》《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编在一起,并为其作集注。因为它们出自儒家早期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简称“四书”。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从元代开始,《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各级学校的教科书,成为科举取士的指定书目,在古代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

“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时期。儒家本有“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乐经》到西汉时失传。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设五经博士,“五经”之名首次出现。唐太宗时期,孔颖达等人奉诏撰修《五经正义》,完成了“五经”内容上的统一,即为《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

“四书五经”合称,在南宋末年就已出现。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家陈普在注释《大学》时说道:“四书五经,凡言道者,大略皆如此。”清代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延用其说法:“元人因之,而制为四书五经疑。明初用四书疑,后乃改四书五经义。”

此次出版的“四书五经”大字本,是在“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的基础上,进一步审校而成。“全本全注全译”的形式,可方便读者无障碍地阅读经典、理解经典、品味经典。装帧美观大方,采用大字排列,疏朗有致,对部头较大的图书,采用分册处理,读者朋友可以轻松展卷捧读。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情节曲折(529+)
  • 书籍多(643+)
  • epub(190+)
  • 无水印(63+)
  • 赞(361+)
  • 全格式(587+)
  • 二星好评(576+)
  • 盗版少(565+)

下载评价

  • 网友 瞿***香: ( 2024-12-25 09:47:21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濮***彤: ( 2024-12-20 12:31:53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车***波: ( 2025-01-18 19:37:23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孙***美: ( 2025-01-17 06:42:08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步***青: ( 2025-01-02 18:19:25 )

    。。。。。好

  • 网友 寿***芳: ( 2025-01-17 05:37:51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訾***晴: ( 2025-01-17 09:21:07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冯***丽: ( 2024-12-20 22:07:03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益***琴: ( 2024-12-27 15:06:52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芮***枫: ( 2025-01-02 20:45:31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辛***玮: ( 2025-01-17 05:50:07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屠***好: ( 2024-12-25 16:54:48 )

    还行吧。

  • 网友 冉***兮: ( 2024-12-29 05:29:06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蓬***之: ( 2025-01-14 03:30:16 )

    好棒good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