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品钦作品:慢慢学(但汉松译)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托马斯·品钦作品:慢慢学(但汉松译)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品钦亲自解析他的小说谜团,一篇自序与五篇出道作品,一窥神秘大师的青春年代
内容简介:
《慢慢学》收录了托马斯·品钦青年时代于1959年至1964年发表的五部短篇小说:《小雨》《低地》《熵》《玫瑰之下》和《秘密融合》。每一篇都包含着品钦小说创作标志性的主题与技法,更透露了许多有关他成长轨迹的线索:他的海军生涯、对勒卡雷的致敬、痴迷“熵”的起源……
书籍目录:
自序
小雨
低地
熵
玫瑰之下
秘密融合
译注
作者介绍:
作者:(美国)托马斯·品钦
生于1937年5月8日。美国小说家,著有《V.》《拍卖第四十九批》《万有引力之虹》《葡萄园》《梅森和迪克逊》《反抗时间》《性本恶》《尖锋时代》,以及短篇集《慢慢学》。1974年因《万有引力之虹》被授予美国全国图书奖。
译者:但汉松
英美文学博士,副教授,现任教于南京大学英文系。主要学术兴趣为现当代美国文学及批评理论。业余从事文学翻译和书评随笔写作,著有个人随笔集《以读攻读》,译有托马斯·品钦的《性本恶》,桑顿·怀尔德的《我们的小镇》和《圣路易斯雷大桥》,朱利安·巴恩斯的《福楼拜的鹦鹉》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玫瑰之下
随着午后时光的推移,黄色的云朵开始在穆罕默德·
阿里广场的上空聚集,留着一星半点的云卷朝着利比亚沙漠的方向飘去。从西南方吹来的风静静地掠过易卜拉欣路,穿过广场,把沙漠里的凉意带到城里。
那就下点雨吧,泼潘提恩想:快下雨吧。他坐在一家咖啡馆门前的铁质小桌边,抽着土耳其香烟,喝着第三杯咖啡,长外套则搭在旁边椅子的靠背上。今天,他穿了浅色花呢衣,戴着一顶毡帽,上面系着一块平纹细布,以保护脖子不受暴晒;他对阳光总是有些戒心的。云聚拢过来,天渐渐阴了。泼潘提恩在座位上挪了挪屁股,从西装背心口袋里拿出一块表,看了看时间,又放了回去。他转过身,看着广场上熙熙攘攘的欧洲人:有的人正急着进奥斯曼帝国银行,有的人在商店橱窗外溜达,或坐在咖啡馆里。他精心设计了自己的表情:沉着淡然,却又带着浪子的期待;他就像是要在这里和女士约会。
所有这一切都是做给那些关注者们看的。天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其实,他们就是指老牌间谍莫德威尔普的那帮手下。不知为何,人们总喜欢在提到他时加一句“老牌间谍”。这也许是一种复古的用法,在过去,这种昵称是对英雄主义或男子气概的一种褒奖。或者,这可能是因为一个世纪正迅速走向尾声,随之终结的是一种间谍传统——那时,人们默认一切应依绅士风范来行事;那时,伊顿公学的操场塑造了(可以这么说吧)入伍前的行为操守,所以,“老牌间谍”这一标签可以确保那人在这个特别的上流社会占据一席之地,直到死亡——个体或集体意义上的死亡——以刺芒使之永归宁静。而泼潘提恩本人则被那些关注者们称为“单纯的英国人”。
上个星期在布林迪西,他们如往常一样不断地展现同情心,这给予了他们某种道德优势,他们懂得自己的做法令泼潘提恩无法回敬。因此,他们谨小慎微地设计追踪路线,冷不丁地与他在旅途上相逢。同样,他们也效仿了他的私人策略:住在客人多的酒店,坐在游客爱去的咖啡馆,总是选光明正大的路线旅行。这当然令他尤其气恼;就好像这种巧扮的单纯是泼潘提恩的发明,只要是别人——尤其是莫德威尔普的间谍们——用了这一招,那就属于侵犯专利。如果可能的话,他们还会盗用他那儿童般的眼神,那胖天使般的微笑。对于他们的这种意气相投,他近十五年来一直是唯恐避之不及;那时是1883年的一个冬夜,在那不勒斯的布里斯托酒店大堂里,你所认识的间谍共济会全部成员似乎都在那里等待。他们所等待的,是喀土穆的沦陷,是阿富汗危机的不断恶化,直到人们可以称之为世界的末日。他去那里见到了已显老态的莫德威尔普,这位赢家或大师;他知道在这场游戏当中,迟早会有这么一天。他感到这位老人的手关切地摩挲着他的手臂,听见对方真诚的私语:“事情快到头了;我们也许都会参与,所有人。要小心。”如何回应?还能怎么回应?只能是小心观察,几近急切地寻找虚情假意的蛛丝马迹。当然,他什么都没找到;于是,他很快怒火中烧,无法掩盖自己的无助之感。在此后的历次遭遇中,泼潘提恩都是如此这般,搬起石头却砸了自己的脚,所以等到了1898年的炎夏,他已俨然练就了一副冷石心肠。他们还继续用这种屡试不爽的方法:从不追踪他的生活,从不破坏行规,虽然做有些事已成了他们的乐子,但仍克制行事。
他如今坐在这里,怀疑在布林迪西见到的两人是否有谁跟踪他到了亚历山大。他可以肯定在威尼斯的船上并未看见他们,但这种可能性还是存在。有一艘奥地利劳埃德的邮轮从的里雅斯特出发,中途经停了布林迪西,这是他们可选的另一艘船。今天是星期一。泼潘提恩是周五离开的。的里雅斯特的船周四起航,周日晚些时候到达。所以:(1)第二糟糕的情形是,他还有六天时间;(2)坏的可能,他们已经知道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已在泼潘提恩之前离开,并且已经到了这里。
他看着太阳渐渐暗下去,看着风将穆罕默德·
阿里广场的刺槐树叶子吹得啪啪直响。远处有人喊他的名字。他转过身,看见了头发金黄的古德费罗,他兴高采烈地沿着谢里夫帕夏街向他大步走来,身上穿着一件大礼服,头上戴着一顶大了两个码子的太阳帽。“喂,”古德费罗喊道,“泼潘提恩,我见到了一位特别迷人的年轻女士。”泼潘提恩又点了一根香烟,闭上眼睛。古德费罗身边的所有年轻女士都很漂亮。在当了两年半的搭档之后,他已经习惯了古德费罗的右臂会不断引来女性的依偎:就仿佛欧洲的每个首都都是马盖特,而海滨的散步路有如大陆那么漫长。假如古德费罗知道他一半的薪水都按月寄给了在利物浦的妻子,那么他至少不露声色,照样在那儿乐颠颠地嬉笑疯闹。泼潘提恩看过他搭档的卷宗,但已经决定不掺和他妻子这档事。他一边听古德费罗说,一边看他拉出一把椅子,用糟糕的阿拉伯语来招呼服务员:“Hat fingan kahwa bisukkar, ya weled.”
“古德费罗,”泼潘提恩说,“你犯不着这样——”
“Ya weled, ya weled.”古德费罗大声说。服务生是法国人,并不懂阿拉伯语。“啊,”古德费罗说,“那就咖啡。Café,你懂吧。”
“旅馆怎么样?”泼潘提恩问。
“非常好。”古德费罗住在距离这里七个街区的科迪瓦酒店。因为财政上临时出了点状况,所以只能允许一个人维持平常的食宿标准。泼潘提恩则在土耳其广场和一个朋友同住。“关于这个女孩,”古德费罗说,“今晚在奥地利领事馆有个派对。陪她的人,是古德费罗:语言学家,冒险家,外交家……”
“名字?”泼潘提恩说。
“维多利亚·
列恩。和家人来旅行的,他们分别是阿拉斯泰尔· 列恩爵士,英国皇家风琴师学会会员,还有妹妹米尔德里德。母亲过世了。明天就要出发去开罗。库克的尼罗河之旅。”泼潘提恩等他接着说。“还有个神经不正常的考古学家,”古德费罗似乎有些不情不愿,“叫什么班戈–夏弗兹伯里。年纪轻轻,脑子糨糊。不具危害性。”
“噢。”
“切。太亢奋了。应该少喝点咖啡。”
“也许吧。”泼潘提恩说。古德费罗的咖啡来了。泼潘提恩继续说:“你知道我们后都是要看运气的。我们总是这样。”古德费罗心不在焉地笑了,搅了搅自己的咖啡。
“我已经采取行动了。为了争得这个年轻女士的芳心,我要和班戈–夏弗兹伯里好好拼一下。这人是个十足的蠢货。他着了魔地想去看卢克索的底比斯废墟。”
“当然。”泼潘提恩说。他站起身,把长外套搭到肩上。开始下雨了。古德费罗递给他一个白色小信封,反面有奥地利的饰章。
“八点,我猜。”泼潘提恩说。
“说得对。你一定要见见这个女孩。”
此时,泼潘提恩突然浑身一紧。这份职业很孤独,总是需要严阵以待,虽然并非总是生死考验。所以,每隔一段时间,他就需要扮扮小丑。“疯闹一下”,他是这样形容的。他相信,这样做会让他更有人情味。“我会戴着假胡子去,”他告诉古德费罗,“假扮成一个意大利的伯爵。”他乐呵呵地笔挺站立,假装握住一只手:
“亲爱的小姐。”他弯下腰,亲吻了空气。
“你疯了吧。”古德费罗开心地说。
“疯狂的儿子!”泼潘提恩开始用意大利语唱起了起伏的男高音。“看吧,我如何又哭又求……”他的意大利语并不算好,不时夹杂着伦敦东区英语的腔调。一群英国游客急匆匆从外面进来躲雨,好奇地回头瞅他。
“够了,”古德费罗皱起眉头,“是在都灵,我记得。托里诺,对吗?九三年。我护送一个后背上有痣的侯爵千金,克里莫尼尼唱了《德古耶》。你,泼潘提恩,亵渎了这份回忆。”
但泼潘提恩如小丑般腾空跃起,用脚跟磕出声响;他拿腔作势地站着,拳头放在胸口,另一只胳膊伸向前方。“当我乞求宽恕!”服务生哭笑不得地看着他们。雨下大了。古德费罗坐在雨中,喝着咖啡。雨点敲打着他的太阳帽。“妹妹还不错,”他看着泼潘提恩在广场上肆情玩闹,“米尔德里德,你知道的。虽然只有十一岁。”后,他发现自己的燕尾服快要湿透了。他站起身,留了一皮阿斯特加一米利姆的钱在桌上,冲着泼潘提恩点点头,此时的泼潘提恩正站着看他。广场上已空无一人,除了穆罕默德·
阿里的骑马塑像。曾经有多少次,他们就这样看着彼此,在暮色将至的广场上,他们的影子无论横竖,与周遭风景相比都显得非常渺小。假如我们可以在那一刻暂时确认某种设计论,那么这两人就一定像是小小的棋子,可以被随意摆在欧洲棋盘的任何位置。他俩是同色的棋子(虽然其中一个会站在上级的对角线后方以示尊敬),都在扫视着每个大使馆的镶花地板,以寻找敌人的蛛丝马迹,或观察每个雕像的脸以再度确信自己还有自我主导(也许,这即不幸意味着自我的人性)。此时的他们会努力忘却一点,即无论你如何切分每个城市的正方棋格,它都不是什么有生命的东西。很快,两人装作正儿八经地转过身,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开了:古德费罗回酒店,泼潘提恩从拉斯埃丁大街去土耳其广场。在八点之前他会一直思考当前的局势。
此时各处都是一团糟。英格兰新近的殖民地英雄是基奇纳总司令,他刚在喀土穆打了胜仗,现在正位于白尼罗州大约四百英里的地方,在丛林中摸索前进。据说在附近还有一个叫马尔尚的将军。英国不希望法国染指尼罗河谷地区。如果这两拨部队遭遇并惹出什么麻烦,新组建的法国内阁的外交部长德尔卡塞宁愿为此开战。现在所有人都意识到,这场碰面不可避免了。基奇纳接到命令不要主动进攻,避免一切挑衅行为。如果打仗,俄国会支持法国,而英国和德国正处于短暂的蜜月期,这当然意味着意大利和奥地利也是盟友。
泼潘提恩认为,莫德威尔普人生的一大乐趣是总不让别人安生。他所求的,就是终有一战。不是一次逐鹿瓜分非洲的小打小闹,而是一次欧洲诸国的末日决战,大家都玩儿完,弄个鱼死网破,一拍两散。泼潘提恩或许曾经搞不懂为什么他的对头竟然会这么热盼战争。但在玩犬兔追逐游戏的这十五年里,他已确信自己责无旁贷,应该去阻止这场末日决战的到来。他觉得,这样的一种结盟方式,只可能出现在一个间谍行业变得愈发集体化的西方世界,1848年的事件和整个欧洲大陆无政府主义者与分子的活动似乎已宣告:历史不再是由单个君主的文治武功来缔造,而是由乌合之众,由淡蓝色网格上那些趋势图和冰冷曲线来书写的。所以这场战斗注定会是老牌间谍和天真英国人之间的单打独斗。他们孤零零地站在——天知道位于何处——荒芜的竞技场上。古德费罗知晓这场私人的战斗,而毫无疑问莫德威尔普的下属同样也知道。他们是卖力的副手,关注的完全是国家利益,而他们的头儿则在某个他们无法企及的高度,过招比拼。名义上泼潘提恩为英格兰工作,而莫德威尔普为德国服务,但这也只是偶然罢了:假如他们的职位互换,他们很可能还是会选择原来的立场。泼潘提恩知道,这是因为他和莫德威尔普同属一个类型:即马基雅维里党人,这种人依然玩着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政治游戏,而他们所处的世界早已今非昔比了。于是,这种自我设定的角色仅仅变成了一种尊严的表达,尤其是在一个对巴麦尊爵士巧取豪夺之功仍念念不忘的行业中。对泼潘提恩而言,多亏外交部还留着足够多这种传统精神,所以才能让他自行其是。不过就算他们确实起过疑心,他也无从得知。每当他的个人任务与外交政策刚好相符时,泼潘提恩就会给伦敦送一份报告回去,而且似乎没谁有过埋怨。
对泼潘提恩来说,现在的关键人物似乎是英国驻开罗的总领事克劳麦尔勋爵,此人是一个极其能干的外交官,而且行事谨慎,不会意气用事:譬如发动战争。莫德威尔普有可能会采取暗杀行动吗?似乎要计划一下去趟开罗。尽可能地显得毫无歹意;这当然不在话下。
奥地利领事馆位于科迪瓦酒店的街对面,那里的盛况一如从前。古德费罗坐在宽大的大理石楼梯的底层台阶上,旁边是一个姑娘,看样子还不到十八岁,她和身上穿的长礼服一样,显得有点臃肿土气。古德费罗的正装因为淋了雨而有些皱;他的外套在腋下和腹部显得有些紧;沙漠的风吹乱了他的金发,脸也是红彤彤的,显得有些不自在。泼潘提恩望着他的模样,渐渐也意识到自己的模样:他的晚礼服古怪奇特,是在戈登将军被马赫迪打败的那一年买的。在这种聚会上,他是个无可救药的土包子,常常就如同是死而复生的无头戈登。至少在这些群星璀璨、盛装打扮的外国贵族当中,他的确有那么古怪。那个过时的事:总司令重新夺回来了喀土穆,并一雪前耻,但人们早已忘记了这一切。他曾见过这个当年在中国战场立过战功的传奇英雄,那时此人正站在格雷夫森德的防御土墙上。当时的泼潘提恩只有十多岁,可能被这场面冲昏了头;他也的确如此。但是,从那一刻到布里斯托酒店聚首的岁月里,世事早已不同。那天夜里,他想到了莫德威尔普,想到了某种末日来临的可能性;也许还想到了自己的落寞之感。但他并没有去想那个中国的戈登,那个站在童年时代泰晤士河口的孤独神秘的身影;据说当他在被围的喀土穆坐以待毙时,短短一天头发就全白了。
……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艾蒂安今天也应该到的。这是每周六上午例行的通气会。也许他爸爸留他在垃圾场干活所以才晚了。他是个非常胖的孩子,常把自己的名字“80N”写在电线杆上,后面还加上“哈,哈”,所用的蜡笔其实是从养路工那里偷来的黄色赭石。艾蒂安和蒂姆、格罗佛和卡尔一样,喜欢搞恶作剧,不过他已到了迷恋的程度。格罗佛是个天才,蒂姆则希望有朝一日能当篮球教练,卡尔可以成为他队里的明星,但艾蒂安能想到的职业就是去搞笑。“疯了,”孩子们告诉他,“以此为业?你的意思是,去电视上当喜剧演员,扮小丑?”艾蒂安一边将胳膊搭在你肩膀上(假如你足够警惕,将发现他这么做并不是出于友情,而是要用透明胶把标语贴到你身上,上面写的是“我的妈妈穿军靴”或“踢这里”,还带一个箭头),一边告诉你:“我父亲说,等我们长大后,一切都会机器化。他说唯一招人的地方,就是为报废机器准备的垃圾场。机器唯一不能做的事就是搞笑。人能派上用场的地方,就是讲笑话。”
弗兰吉每周都要花五十分钟一边喝着马丁尼,一边听心理医生大声吼叫,内容则是关于弗兰吉的母亲。这些治疗花了他很多钱,用它们可以买来轿车、纯种狗和从医生办公室的窗户里就能看见的花园大街上的女人,但这一点并不让弗兰吉太恼火;真正让他生气的是他心中隐隐约约的怀疑,觉得自己被欺骗了:这也许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是这个时代的合法子嗣,而弗洛伊德正是那一代人的母乳,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学到什么新东西。但有时在夜里他会有所察觉,那时雪从康涅狄格的方向飘过来,穿过海湾,拍打到卧室的窗户上,提醒他其实正如同胎儿一样躺着:他尴尬地发现自己变成了鼹鼠人,这与其说是一种行为模式,还不如说是一种精神状态,它能让人听不见下雪的声响,而妻子的鼾声就像是羊水从毯子外面某个地方流淌和滴落的声音,甚至连自己脉搏的秘密节奏也变成了这幢房子心跳的回声。
那如细长迷宫般的方程式,预见了一种终极的宇宙热寂。当然,他一直都知道引擎和系统只有在理论上才可能实现百分之百的效能;他还了解克劳修斯的定律,即孤立系统的熵值总是不断增加的。然而知道吉布斯和玻尔兹曼将统计力学的方法运用到该定律中,他才幡然领悟这个东西可怕的重要性,他那时才明白,孤立的系统——星系、引擎、人类、文化,无论什么——都同时朝着这个‘更可能的状态’进化。
她世界的纯然构成总是陷于那些无秩序状态的危险中:缝隙、凸块和歪线,平面的移动和倾斜,她必须不断调整自己,去适应这些变化,一方自己的整个世界碎成一堆无意义的分离信号。
他发现,熵或封闭系统的混乱值构成了一个充分地比喻,能运用与他自己世界中的某些现象。他发现自己在用社会学术语重新阐述吉布斯的预言,从而预见到自身的文化热寂,在这种热寂中,思想就如同热能,再也不能被传递,因为它其中的每一个点都会最终拥有同样的能量值;相应的,知识的运动也会停止。
对一个女孩说:“我爱你。”这句话三分之二都没有问题,它是一个闭合回路。只有你和她。但中间那个讨厌的四个字母组成的词,你可要好好防着它。含混。累赘。甚至无关。渗漏。这个就是噪音。噪音会破坏你的信号,导致回路的混乱。
事实上,这次飓风彻底摧毁了一个叫克里奥的小村子,它坐落在座孤岛上,或者说,是一处地势较高的地方,在海湾沿岸的河口地区,距査尔斯湖大约20英里。
他开始隐约感觉到,里佐可能并不是那样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大学生模样——这个小中士确实偶尔能窥察到真相。他也开始担心了:预想到在经过三年的黄沙、水泥和烈日后,也许他的生活会发生一些巨大的转变。也可能是因为这是他从纽约城市学院毕业后,第一次置身大学校园一一或者,也许是时候改变下了。等回到罗奇后,他就打算玩一把擅离职守,或者跑出去大醉三天,这样做可能会缓解他现在开始意识到的无聊与乏味。
渐渐地,他们觉得周围的青蛙似乎在进行原始的合唱一一虽然他们痉挛着,什么都看不见,却能奇怪地意识到这一点,那种微妙就像是勾勾小手指,碰碰啤酒杯,那是一种《美开乐》杂志式的亲密一一这合唱逐渐变成了一种贝斯效果器,为那些细微的呼吸和叫喊组成的精巧二重奏做伴音;在整个表演过程中,他偶尔还会抽几口烟,棒球帽随意地斜向一边,而她则不时会惹人怜香惜玉,如同一个从未被彻底亵读的帕西法厄;最后,他们都渐渐平静下来,周围还是愚蠢的蛙鸣袭扰,但他们只是躺在那儿,谁也没碰谁。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品钦与塞林格,美国文坛两位以躲避公众而著名的小说大师。然而,品钦说自己与塞林格不同,他不是“隐士”。多年来,品钦公开的照片止步于大学时代的档案,获得美国全国图书奖时,出版方安排了演员替他领奖。他虽然不曾露面,也在动画《辛普森一家》和YOUTUBE网站上现身(声)多次。他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不拒绝与外界交流。《慢慢学》中收录了他在1984年为首版所写的自序,作为中年成功作家,他分析了当时作品的缺点,袒露了年轻时写作的青涩。对于一向不愿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品钦,这篇坦率的自序意外地成为了解他思想世界的重要线索。短篇集中的5篇作品写于1959年至1964年,是他22岁到27岁的青年时代。在自序中,他认为保留这些有瑕疵的练手作品是有必要的,告诉写作者会犯的那些典型错误。此外,对于那些迷失在《万有引力之虹》之中的读者来说,这5篇风格气质各异的作品,向读者提供了了解品钦小说的独特通道。
媒体评论
任何从这位战后西方文坛怪异的天才那里而来的事物都值得人真诚地去追索。我已经读过他的两本书,然而托马斯·品钦其人却是个有名的“隐士”。他书上的“作者介绍”这一条目下是一片惹眼的空白。在《慢慢学》一书中,他却首次破例,以豪爽大方的姿态展现了一名聪明又有才华的年轻人如何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风格。对于这样一位对自己讳莫如深的人来说,这本书真是太过慷慨。
——《星期天泰晤士报》
这五篇故事都有着非凡的叙事张力和独创性。每篇故事都有一种特有的氛围,每一篇都着品钦式的喜剧时刻。
——《纽约时报书评》
对于觉得品钦很吓人而对他望而生畏的人而言(谁不这样觉得呢),对这些故事的介绍能够使这个人的姿态降低一点,使你知道原来他曾经(从前,很久之前,)也是个人类。
——一位亚马逊读者
前言
自
序
在我记忆中,这些故事写于1958到1964年之间。其中四篇是我在大学里写的—第五篇《秘密融合》(1964)才算像出自一个出师的学徒之手,而不是练笔之作。你可能已经知道,重读自己二十年前写的任何东西,都会对自尊心造成巨大打击,甚至包括那些付讫的支票。重读这些故事时,我反应是“噢,天哪”,同时还感受到了身体不适。我的第二个想法是彻底重写。这两种冲动还是被中年人的沉静压制了下来,我现在假装已经达到了一种清醒的境界,明白自己当时是怎样的一个年轻作者。我的意思是,我不能完全把这家伙从我生命里抹掉。另一方面,假如通过某种尚未发明的技术,我能和他在今日邂逅,我会乐意借钱给他吗?或者为了这次相逢,甚至愿意去街上喝杯啤酒,聊聊过去的事情?
我应该警告那些哪怕善意的读者,这里有一些非常令人腻烦的段落,也充满了年少无知犯的错。同时,我希望的是,尽管它们不时有点装腔作势,傻里傻气,设计不周,但让故事留着这些破绽是有用的,它们能说明那些刚入门的小说家会犯哪些典型的错误,提醒年轻作家好避免某些做法。
《小雨》是我发表的个短篇小说。一个朋友在陆军服役两年,其间我正好在海军服役,是他提供了故事细节。飓风确实发生过,我朋友所在的陆军通信小分队承担了故事中所描述的任务。我对自己写作不满意的东西,大部分都以萌芽和更为高级的形式体现在这里了。我当时没能认识到,首先,主人公的问题真实而有趣,本身就足以发展成一个故事。显然,那时我觉得必须额外加一层雨的意象,必须要用《荒原》和《永别了,武器》的典故。我那时写作的座右铭是“要有文学范儿”,这点子很糟糕,完全是我自己捣腾出来的,而且就照这么做了。
还有我糟糕的耳朵,同样令人尴尬,它们破坏了很多对话,尤其是结尾部分。我那时对不同地区口音的认识还很浅薄。我曾注意到军队的人说话都被同化成了一种美国乡村基调。没多久,从纽约来的意大利裔街头小混混说话听上去就像南方农村人了,佐治亚州的水兵休假回来后,抱怨没人听得懂他们说话,因为他们的口音就像是北方佬。我来自北方,听到的所谓“南方口音”其实就是这种在军队里通用的口音,而不是别的。我以为自己听到了弗吉尼亚东部老百姓把/ow/音发成了/oo/,其实我不知道在真正的南方民间,不同地方(甚至是弗吉尼亚的不同地方)人们说话的口音都大为不同。在当时的电影中,这个错误也很明显。具体来说,我在酒吧那一段的问题,不仅是我让一个路易斯安那州的女孩刚开始就用我没听真切的南方东部二合元音说话,更糟的是,我坚持使之成了情节的一个要素—它对于莱文而言很重要,所以对故事发展也如此。我的错误是,在自己还没一副好耳朵之前就去炫耀听觉。
在故事的核心,关键、令我不安的,是我的叙事者(他几乎等同于我,但不是我)处理死亡主题的方式非常糟糕。当我们说起小说的“严肃性”时,终谈的其实是对死亡的态度—
譬如人物面对它时会如何行事,或当它并非近在咫尺时,他们如何应对。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点,但这个话题很少向年轻作家提及,可能是因为他们尚处于打磨技巧的年纪,这种建议提了也是白搭。(我怀疑奇幻小说和科幻小说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多年轻读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书改造了空间和时间,人物可以轻易在时空连续体中任意旅行,因而得以摆脱身体面临的危险和时间流逝的定数,所以死亡也往往不是什么问题。)
在《小雨》中,这些人物在用未成年人的方式对待死亡。他们逃避:他们睡懒觉,用委婉语谈论死亡。当他们真的提到死亡时,就试着插科打诨。更糟的是,他们将之与性搅在一起。你们会发现在故事结尾,似乎发生了某种形式的性事,虽然从文本中难以确定。语言突然变得花哨难懂。也许这不仅仅是出于我年少时对于性的紧张。回想起来,我觉得这可能是出于整个大学时代亚文化中的一种普遍紧张。这是一种自我审查的倾向。这也是《嚎叫》《洛丽塔》和《北回归线》的时代,这些作品在当时激起了执法部门的过度反应。甚至在那时能读到的一些美国隐晦色情读物中,都会用极其夸张的象征手法去避免描写性行为。今天,这似乎都不再是问题,但在当时它确实是人们写作时能真切感受到的一种限制。
我现在觉得这个故事有趣的地方,并不是态度的老派和幼稚,而是其阶级视角。无论和平时期军队能有多少别的好处,它起码能对社会结构提供一种绝佳的观照。甚至对年轻人而言,有一点也很明显,即普通人生活中常常未获承认的等级差异在军队对于“军官”和“士兵”的区分中体现得格外明显和直接。人们惊讶地发现,那些受过大学教育、穿着卡其军装、戴着军衔徽章、肩负重要职责的成年人其实可能是白痴。而那些工人阶级出身的普通海军士兵,虽然按理说属于可能犯傻的那一拨,却更可能展现出才能、勇气、人性、智慧,以及其他受教育阶层自以为拥有的美德。虽然用的是文学术语,但“肥腚”莱文在这个故事中的冲突,其实是对谁忠诚的问题。作为一个1950年代不问政治的学生,我当时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但以现在的视角来看,我觉得当时的写作是出于一种两难的困境,在某种意义上,当时大部分作家都得应付这个问题。
从简单的意义上说,它与语言有关。我们受到了各个方向的鼓舞—凯鲁亚克和“垮掉派”作家,索尔·
贝娄在《奥吉· 马奇历险记》中的用词,还有那些初露头角的作家,像赫伯特· 戈尔德和菲利普·
罗斯等—从他们身上,我们发现在小说中至少允许同时存在两种非常不同的英语。居然允许!那样去写其实没问题!可当时谁知道呢?这种影响令人振奋,它使人获得解放,给人强烈的鼓舞。它并不是两选一,而是扩展了可能性。我认为我们并未有意识地去探索如何将之综合起来,虽然也许我们本应如此。大学生和蓝领工人在政治上并未成为同路人,这一点使得1960年代后期“新左派”的成功受到了限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两个群体在交流方式上,存在着真实而隐形的阶级力场。
当年,这种冲突就像大部分其他事物一样,悄无声息地进行着。它在文学中形成的对立,就是传统小说与“垮掉派”小说的对立。虽然相距遥远,但我们时常听闻的一个事件就发生在芝加哥大学。譬如,那里有一个文学理论的“芝加哥学派”,广受瞩目和尊敬。与此同时,《芝加哥评论》发生过一次大震荡,催生了支持“垮掉派”的《大桌》杂志。“芝加哥发生的事”成了某种无法想象的颠覆性威胁的简称。当时还有很多其他类似的争论。为了抵抗传统的强势力量,我们当时喜欢向着圆心之外去运动,那些吸引我们的东西,有诺曼·
梅勒的散文《白种黑人》,有随处可见的爵士乐唱片,还有一本书,我仍然相信它是伟大的美国小说——杰克· 凯鲁亚克的《在路上》。
还有一种次要影响(至少对我而言),就是海伦·
沃德尔的《流浪的学者》,它在1950年代初重印,讲述了中世纪大批年轻诗人们离开修道院,走到欧洲街头,以歌唱的方式欢庆他们在学术院墙之外发现的广阔生活天地。考虑到当时大学的环境,这其中的影射并不难想见。其实并不是说大学生活枯燥乏味,而是因为那些底层另类生活的信息不断隐秘地渗透进大学的常青藤,我们开始感觉到校园外另一个嗡嗡作响的世界。我们中有些人无法抵抗诱惑,就离开了大学,去外面见识世界。其中相当一些人又回到大学,带着手见闻去鼓动另外一些人也如此尝试——1960年代的大学生退学潮就是由此发端。
我与“垮掉派”运动只有萍水之交。与其他人一样,我常常泡在爵士俱乐部,小心享用着两杯啤酒的消费。我晚上戴着角质镜架的太阳镜,去参加阁楼派对,那里的女孩们都穿着奇怪的衣服。我很喜欢听那里各种各样的大麻笑话,虽然当时这种笑话讲得多,但那种东西其实很难弄到。1956年,在弗吉尼亚的诺福克,我溜达进一家书店,发现了《常青评论》的创刊号,这是当时“垮掉派”艺术的早期论坛。它让我大开眼界。我当时在海军服役,但早已知道人们会在甲板上围坐成一圈,演唱那些早期摇滚歌曲(有些唱得特别好),他们敲着邦戈手鼓,吹着萨克斯管,当“大鸟”去世时,以及后来克利福德·
布朗去世时,他们是真心感到悲痛。重返大学后,我发现学术圈的人对当时那期《常青评论》的封面非常警惕,更别说里面的内容了。似乎有些搞文学的对“垮掉的一代”颇有成见,就像我所在军舰上某些军官对待埃尔维斯·
普雷斯利的态度一样。他们曾经问舰上那些似乎懂行的人—譬如发型像埃尔维斯的人。“他想说什么?”他们气急败坏地问,“他到底想干什么?”
我们当时处于一个转折关口,那是一个向“后垮掉派”过渡的奇特文化时代,我们在信仰上四分五裂。就像波普和摇滚完全不同于摇摆乐和战后流行乐那样,这种新的写作方式和我们当时在大学读到的那些更为正统的现代主义传统相去甚远。不幸的是,我们并没有什么选择余地。我们是旁观者:游行队伍已经走了过去,我们得到的一切都是二手的,消费的是那个时代的媒体提供给我们的东西。这并未妨碍我们采取“垮掉派”的姿态,运用他们的道具,并终作为“后垮掉派”更好地去理解怎样以一种正常而合适的方式,确认我们所希望相信的美国价值观。当十年后嬉皮士开始复兴时,我们一度感到了某种怀旧和肯定。“垮掉派”的预言家被重新抬了出来,人们开始在电吉他上弹奏中音萨克斯的爵士重复段,东方的智慧又开始成为时尚。一切都没变,只是今非昔比。
然而,就消极的一面而言,这两种运动都过分强调了青春,这包括过度追求新花样。当然,那时的我虚度了青春,但重拾这个关于懵懂青春的视角,是因为除了那些对性和死亡的不成熟态度,我们还可以发现,某些幼稚的价值观会轻而易举地潜入故事里并毁掉一个原本值得同情的故事人物。《低地》中的丹尼斯·
弗兰吉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例子。某种意义上,它更像是人物速写,而不是故事。老丹尼斯并未在岁月中“成长”。他不爱动弹,却非常喜欢绘声绘色的异想天开,故事就讲了这么多。也许焦点明晰了,却没有解决问题,故事里也没有太多情节变化或生活内容。
……
书籍介绍
《慢慢学》收录了托马斯·品钦青年时代于1959年至1964年发表的五部短篇小说:《小雨》《低地》《熵》《玫瑰之下》和《秘密融合》。每一篇都包含着品钦小说 创作标志性的主题与技法,更透露了许多有关他成长轨迹的线索:他的海军生涯、对勒卡雷的致敬、痴迷“熵”的起源…
品钦与塞林格,美国文坛两位以躲避公众而著名的小说大师。然而,品钦说自己与塞林格不同,他不是“隐士”。多年来,品钦公开的照片止步于大学时代的档案,获得美国全国图书奖时,出版方安排了演员替他领奖。他虽然不曾露面,也在动画《辛普森一家》和YOUTUBE网站上现身(声)多次。他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不拒绝与外界交流。
《慢慢学》中收录了他在1984年为首版所写的自序,作为中年成功作家,他分析了当时作品的缺点,袒露了年轻时写作的青涩。对于一向不愿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品钦,这篇坦率的自序意外地成为了解他思想世界的重要线索。短篇集中的5篇作品写于1959年至1964年,是他22岁到27岁的青年时代。在自序中,他认为保留这些有瑕疵的练手作品是有必要的,告诉写作者会犯的那些典型错误。此外,对于那些迷失在《万有引力之虹》之中的读者来说,这5篇风格气质各异的作品,向读者提供了了解品钦小说的独特通道。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8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引人入胜(309+)
- 速度慢(299+)
- 一星好评(366+)
- 差评少(427+)
- 已买(323+)
- 情节曲折(61+)
- 服务好(645+)
- 博大精深(72+)
- 中评多(310+)
- 下载速度快(580+)
下载评价
- 网友 郗***兰: ( 2024-12-27 23:46:31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权***波: ( 2025-01-08 10:04:17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菱***兰: ( 2025-01-18 01:57:45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石***烟: ( 2024-12-27 15:00:36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詹***萍: ( 2025-01-04 11:57:41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瞿***香: ( 2025-01-06 14:20:51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堵***洁: ( 2025-01-08 14:52:48 )
好用,支持
- 网友 相***儿: ( 2024-12-26 23:25:19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国***舒: ( 2025-01-02 07:17:04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习***蓉: ( 2024-12-26 05:38:33 )
品相完美
- 网友 堵***格: ( 2025-01-05 18:39:55 )
OK,还可以
- 网友 龚***湄: ( 2025-01-06 10:46:59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冉***兮: ( 2025-01-08 07:45:47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曾***玉: ( 2024-12-25 22:06:20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国***芳: ( 2024-12-24 06:55:36 )
五星好评
喜欢"托马斯·品钦作品:慢慢学(但汉松译)"的人也看了
- 土建工程设计制图(第2版高等学校土木建筑专业应用型本科系列十二五规划教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2012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命题趋势权威试卷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道理故事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香渡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动物大数据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焊工(中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前冲刺与真题详解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让世界近看内蒙古:沃土巴彦淖尔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二十周年巡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科学出版社【无忧售后 正版图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聪明投资之道——如何像对冲基金职业选手那样选股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现货包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年级上册中小学生教育读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8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6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9分
新颖与独特:3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