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宝库 -极端的年代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19 20:51:18

极端的年代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极端的年代精美图片
》极端的年代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极端的年代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1401852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1999-01-01
  • 页数:863
  • 价格:37.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9 20:51:18

内容简介:

《极端的年代》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霍布斯鲍姆的新著。该书于1994年推出,两年间便再版12次,并被译成多种文字。

作者以其专业史家的精辟洞见,深入考察了本世纪从1914-1991年的历史:两次世界大战及无数局部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40年“冷战”造成的不安,科技进步的利和弊,社会文化变革的长与短,资本主义发展的荣与衰,社会主义进程的得与失……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

作者简介

前言与谢语

乌瞰本世纪

第一部 大灾难年代

第一章 全面战争的年代

第二章 世界大革命

第三章 经济大恐慌

第四章 自由主义的衰落

第五章 共御强敌

第六章 1914-1945年的艺术

第七章 帝国告终

第二部 黄金时代

第八章 冷战年代

第九章 黄金年代

第十章 1945-1990年社会革命

第十一章 文化革命

第十二


作者介绍: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是享誉国际、备受推财富的近代史大师。

1917年,他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犹太后裔,母亲则来自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中欧。1919年举家迁往维也纳,1931年徙居柏林。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在受创至深的德奥两国度过童年。1933年因希特勒掌权而转赴英国,完成中学教育,并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历史。1947年升任高级讲师,1978年取得该校经济和社会史教授头衔,1982年退休。之后大部分时间任教于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是该院政治及社会史荣誉教授。

霍氏是英国著名的左派史家,自十四岁于柏林加入共产党后,迄今未曾脱离。就读剑桥大学期间,霍氏是共产党内的活跃分子,与威廉士、汤普森等马派学生交往甚密;在一九五二年麦卡锡白色恐怖气焰正盛之时,更与希尔等人创办著名的新左史学期刊《过去与现在》。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背景虽令霍氏的教职生涯进展艰辛,但却使他与国际社会间有着更广泛的接触经验及更多的研究机会,从而建立了他在国际上的崇高声誉。  霍氏的研究时期以十九世纪为主,并延伸及十七、十八和二十世纪;研究的地区则从英国、欧洲,广至拉丁美洲。除专业领域外,霍氏也经常撰写当代政治、社会评论,历史学、社会学理论,以及艺术、文化批评等。他在劳工运动、农民叛变和世界史范畴中的研究成果,堪居当代史家的顶尖之流,影响学界甚巨;而其宏观通畅的写作风格,更将叙述史学的魅力扩及一般阅听大众。

如《新左评论》名编辑安德生所言:霍氏不可多得的兼具了知性的现实感和感性的同情心。一方面是个脚踏实地的唯物主义者,提倡实力政治;另一方面又能将波希米亚、土匪强盗和无政府主义者生活写成优美哀怨的动人故事。

霍氏著作甚丰,先后计有14部以上专著问世,包括:《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极端的年代》、《盗匪》、《民族与民族主义》、《原始的叛乱》、《爵士风情》等书。霍氏现居伦敦。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极端的年代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极端的年代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极端的年代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对我们这一代亲身经历大萧条时期的人来说,当时纯自由市场的正统学说显然已经名誉扫地,却居然在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的全球不景气中,再度死灰复燃,成为主导的思想,真令人不可思议。这种奇特的健忘现象,正好证实并提醒大家历史的一项重要功能:不论是提出经济理论的学者,还是从事经济实务的执行者,两者的记忆都差到难以置信。他们的健忘,也活生生地阐明一桩事实:社会的确需要史学家,唯有史学家,才是专业的历史社会记忆人,替大家记住大家恨不得统统忘掉的憾事。


苏俄铁幕时代付出的人命代价,恐怕将永远无法确切估算,因为甚至连官方对处决人数及古拉格囚犯的统计——不论是现有的或日后可能面世的数字——都无法涵盖所有的死难损失。而且依人不同,估算的差距更有极大出入。有人曾如此说过:“对于这段时期里苏联牲口的死伤数目,我们知道的反而比被苏联政权滥杀的反对人数更清楚”(Kerblay,1983,p.26)。1937年人口普查的数字始终秘而不宣,更使这项估算工作难上加难。但是不论各项估计使用的假定如何,前后直接间接的死难人数绝对高过七位数,甚至进入八位数。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我们是否采取“保守”估计,将其定位于一千万,而非两千万甚或更高,实在都无关紧要了。面对这种骇人的天文数目,只能令人感到不可饶恕,完全不能理解,更不要说为杀人凶手做任何辩解。在此作者还要添上一笔,不带任何评论:1937年,苏联总人口据称为1.64亿,比起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1938年)原先预估的人口总数,一共少了1670万。


十月革命的悲剧,就在于它只能制造出自己这一种支配型社会主义。记得30年代最成熟、最有智慧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家之一朗格(Oskar Lange),离开美国重返祖国波兰,为建立社会主义鞠躬尽瘁,到最后进入伦敦一家医院死在病床上。临终前,他曾对友人及前来看望他的仰慕者说过一些话,作者也在其中。根据我的记忆,以下便是他的感想:

如果说20年代时我在俄国,我会是一名布哈林派的渐进主义者。如果有机会为苏联的工业化进言,我会建议一套比较有弹性的特定目标,就像那些能干的俄国计划工作者所做的一样。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却要问我自己,反复地问:有没有可能,会有另一条路,可以取代当时那种不分青红皂白、凡事一把抓、冷酷无情、实际上等于没有计划的、胡乱冲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真希望我可以回答:“有。”但是我不能,我找不到任何答案。


这支农民兵组成的部队,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注定不能如毛泽东所形容如鱼得水般的简单:所谓游击队伍就是鱼,快活地游在人民这片水中。其实在典型的游击区,任何被穷追烂打的非法组织,只要行为收敛一点(照当地的标准而言),乡里人都会予以同情,并且支持他们去对抗入侵的外国部队或政府派来的任何人员。但乡下的地方派系根深蒂固,赢得其中一方的友谊,往往意味着马上得罪另外一方。1927-1928年间,中国共产党曾在农村地区建立苏维埃政权,却想不通其中道理。他们意外地发现,将某个村子苏维埃化之后,固然可以借着宗族乡亲的好处,一个带一个,建立起一系列的“红村”网。可是相对地,同时却也陷入这些村庄恩怨宿仇的混水之中——“红村”的世仇对头,也依样画葫芦建起类似的“黑村”网。共产党人抱怨:“有时候,本来应该是阶级斗争,却反而摇身一变,竟成了东村斗西村。搞到最后,有时候居然得出动部队,去袭击对方一整个村子,把全村一举灭尽。”(Rate-China,1973,pp.45-46)


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强制每个人思想统一的主张,这种论调,若回到1917年前,根本不可能在任何社会主义者的脑海中出现,更别说其领导们圣袍加身,称其“集体智慧”,拥有如教皇制服绝对无误的圣质(虽然单让任何一人拥有这种天才英明,毕竟仍属不可想象之事)。

在列宁一手创建的布尔什维克党中,所谓正统性的思想,以及对异己的不容忍,多少是以实用性的理由出发,而不仅是作为基本的价值观。列宁就如同一名杰出的将领——其人基本上属于计划行动的好手——他可不要部队里人人有意见,个个议论不休,因而造成实际效率的损失。

在1917年前的岁月里,列宁不但一直领导着俄罗斯左翼路线内(甚至在俄国社会民主圈内)饱受攻击的少数,而且更是这一支力量的代表,因此获得了一个不容异己的名声。可是一旦情况改变,他却毫不踌躇,一如他往年坚决地排除反对者一般,立刻便伸出手来欢迎他们。即使在十月革命成功之后,他也从不倚仗自己在党内的权势压人,反而一直以立论为出发点来说服众人——我们甚至看见,虽然他位高权重,却也不是从来不曾面临挑战。要是列宁后来没有早死;相信他一定会继续激烈抨击反对者,就像在当年内战时期一样,他那以实际为用不容异己的作风,必将没有止境。不过尽管如此,却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列宁预想到——甚或能够容忍——自己身后竟会发展出那一种无孔不入、全面性、强制性的国家暨个人全民信仰的共产宗教。

若无斯大林,这个极权新宗教很可能不会出现;若无斯大林,这个新宗教模式绝对不会强加于其他社会主义政权,或为它们沿袭模仿。


苏联体制绝不是一个“极权”政体。……“极权”代表着全方位无所不包的中央集权体制,不但对其人民施以外在的全面控制,甚至更进一步,以对宣传及教育机制的垄断,成功地将它所推动的价值观念,在人民心中内化。……这个最高境界,自然是斯大林意欲达到的目标。可是若换作列宁及其他老派的党员,闻此必然大怒,更不要说祖师爷马克思了。就将领袖“神化”而言(“神化运动”,日后被人美言为“个人崇拜”),或将他塑造成集美德于一身的圣人斯大林大致有一点成就,正如奥威尔在《1984》中的讥讽描述。

然而,不论从哪个角度评断,苏联式的体制实在谈不上“极权”二字,因此不得不让人怀疑“极权”一词,到底有几分确切的用处。这个体制,一未能实现有效的“思想控制”,二更不曾造成“思想改宗”。相反地,反而使人民对政治隔阂到令人惊异的程度。马列主义的官方学说,与广大民众之间没有任何明显关系,因此在他们身上自然发生不了感应。这门奥秘难懂的学问,只有那些打算在这条路上功成业就之人,才会对它发生兴趣。在经过40年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匈牙利,当问及途经布达佩斯马克思广场上的路人“马克思何许人也?”时,他们的回答是,他是位苏联哲学家,恩格斯是他的朋友。我想想看,还什么可以讲的?噢,他死的时候年纪很大了。另外一个插话,当然是个搞政治的。他这个人,你知道,他这个人就是他的名字的意思嘛,——列宁的名字,列宁,列宁的著作——这个嘛,他把这些都译成了匈牙利文(Garton Ash1990,p 261)。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极端的年代》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霍布斯鲍姆的新著。该书于1994年推出,两年间便再版12次,并被译成多种文字。

作者以其专业史家的精辟洞见,深入考察了本世纪从1914-1991年的历史:两次世界大战及无数局部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40年“冷战”造成的不安,科技进步的利和弊,社会文化变革的长与短,资本主义发展的荣与衰,社会主义进程的得与失……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目录完整(77+)
  • 中评(373+)
  • azw3(326+)
  • 无广告(165+)
  • 推荐购买(205+)
  • 盗版少(213+)

下载评价

  • 网友 宫***玉: ( 2025-01-05 11:10:28 )

    我说完了。

  • 网友 权***颜: ( 2024-12-21 06:44:32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薛***玉: ( 2024-12-21 00:05:41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居***南: ( 2025-01-04 13:10:40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益***琴: ( 2025-01-10 07:13:56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冯***丽: ( 2024-12-25 16:40:42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石***致: ( 2025-01-10 02:54:19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堵***格: ( 2024-12-20 00:14:07 )

    OK,还可以

  • 网友 龚***湄: ( 2025-01-01 20:55:55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陈***秋: ( 2025-01-04 07:33:17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