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2014山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华图2014山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华图2014山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华图2014山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华图2014山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华图2014山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华图2014山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华图2014山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华图2014山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华图·2014山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内容主要针对山西省事业单位考试的相关科目设置,分析、判断、预测*山西省事业单位考试的相关信息,创作、搜集、整理考前学习资料,提供*的解题技巧和大量的模拟练习题,力争使有需求的考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知识素养和考试能力。
书籍目录:
篇 政治
本篇思维导图
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节 辩证的唯物论
第二节 唯物主义辩证法
第三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四节 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章 思想概论
节 思想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节 邓小平理论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
第四章 中共党史
节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三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
第四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第五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六节 党的纲领和路线
华图题库精选
第二篇 经济
本篇思维导图
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节 经济体制
第二节 市场经济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二章 微观经济
节 市场主体
第二节 市场机制
第三节 市场竞争
第四节 收入分配
第三章 宏观经济
节 宏观经济调控
第二节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第三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第四章 国际经济
节 开放经济
第二节 国际贸易
第三节 国际金融
华图题库精选
第三篇 法律
本篇思维导图
章 法理学
节 法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法的效力
第三节 法的制定和实施
第四节 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
第二章 宪法
节 宪法基本理论
第二节 国家机构
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节 行政法概述
第二节 行政行为
第三节 行政复议
第四节 行政诉讼
第四章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
节 刑法概述
第二节 犯罪
第三节 刑罚
第四节 与国家工作人员相关的几种常见罪名
第五节 刑事诉讼法
第五章 民法与民事诉讼法
节 民法概述
第二节 物权法
第三节 人身权法
第四节 合同法
第五节 知识产权法
第六节 婚姻法与继承法
第七节 民事诉讼法
华图题库精选
第四篇 事业单位
本篇思维导图
章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
节 事业单位概述
第二节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第三节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
第四节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第二章 事业单位人才资源的培育与开发
节 人才资源概述
第二节 事业单位人才资源开发的实施途径
第三节 新形势下的人才市场管理和优化发展
华图题库精选
第五篇 公文写作与处理
本篇思维导图
章 公文概述
第二章 公文写作
第三章 事务性文书写作
第四章 公文处理
华图题库精选
第六篇 国情省况及时政热点
本篇思维导图
章 我国国情
节 国土与资源
第二节 人口
第二章 山西省况
节 基本情况
第二节 2012年山西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第三节 2013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三章 社会时政热点
节 十八大报告热点解读
第二节 2013年“两会”热点聚焦
第三节 国内国际时事要点
华图题库精选
第七篇 百科知识
本篇思维导图
章 历史常识
节 中国古代史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三节 世界史
第二章 文化常识
第三章 地理常识
第四章 环境常识
第五章 科技常识
节 高新技术及其成果
第二节 新中国科技成就
第三节 生活百科
华图题库精选
作者介绍:
华图教育,以打造公职服务体系为目标,以教研教学为核心,主要培训项目有中央和地方公务员招录考试、事业单位、政法干警、军转干、三支一扶、村官、选调生、招警、招教考试辅导和政府部门区域规划、政府应急管理等项目培训,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宣部《时事报告》、《半月谈》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部门的合作机构,每年辅导各类学员数十万人次。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和哲学形态的历史发展
1.哲学的概念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当人们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后,就会按照这些观点去解释一切现象、处理各种问题,这时,世界观作为指导人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就表现为方法论。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人生目的与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世界观是方法论的根据,二者是相互统一的。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是自发的、零乱的世界观,还不能称之为哲学。只有经过思想家自觉研究、系统阐发和逻辑论证的世界观,才能称之为哲学。所以哲学不同于一般的世界观,它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所谓系统化、理论化,就是用一系列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世界观理论体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又可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哲学基本问题的方面,是存在和思维或物质与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属于本体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哲学派别。凡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性的,都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坚持意识性的,都是唯心主义。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这两大派别,独立于这两派之外的第三种哲学是不存在的。
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历史形式,即古代的朴素唯物论、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论与客观唯心论两种基本形式。
主观唯心论认为,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客观唯心论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客观精神”派生的。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思维能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的问题,即认识论问题。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哲学上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凡是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就是可知论。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者和一些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但也有少数的哲学家,如休谟和康德,否认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这是不可知论。
3.世界的存在状态
世界本原问题解决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那么世界是“怎么样”的呢?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发展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动的,世界万物为什么会发展变化?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这属于方法论问题。辩证法是指联系地、发展地和全面地考察事物的观点与方法。它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辩证发展的,而联系和发展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根本对立的一种发展观,是指孤立地、静止地和片面地考察事物的观点和方法。它认为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和静止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其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外力的推动。
辩证法在历史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古代的自发辩证法。如古希腊辩证法思想杰出代表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切皆流,无物常住”。(2)近代的唯心辩证法。黑格尔认为“事物因矛盾而存在,因矛盾而发展”,“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3)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这是辩证法发展的阶段,是马克思在继承了黑格尔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思想的基本内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密切联系,它是与时俱进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所谓时代精神也就是对一定时代的本质、主题和基本特征等方面的概括,它渗透在每个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马克思主义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生命之泉,随着时代发展而丰富,科学地回答了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指引无产阶级不断前进,推动文明进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在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繁荣富强的过程中产生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物质
对“物质”的理解,唯物主义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大体说来,分三个发展阶段:古代的朴素唯物论、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
1.古代的朴素唯物论
古代的朴素唯物论坚持用物质原因来解释物质世界。这种物质观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物质形态,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因而它不能概括所有物质的共同本质,也无法解释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性。所以,他们对物质的认识,只能是朴素的、直观的、缺乏科学论证的猜测。
??amp;nbsp;嚔真题点睛
把物质理解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A.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B.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C.旧唯物主义物质观D.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答案】B
【解析】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宇宙间一切都是物质的,精神也是物质的。A项错误。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把金、木、水、火、土看做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础等。B项正确。旧唯物主义物质观又称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它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把物质的属性归结为原子的属性。C项错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D项错误。
2.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同朴素唯物主义相比,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以一定的自然科学材料为根据,不再是一种自发的猜测,是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和深化。
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缺乏辩证思维,这种物质观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机械性,把物质世界都看做是机械运动;第二,形而上学性,认为原子是不变的,原子是物质的终层次;第三,不彻底性,在社会历史领域里陷入了唯心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能够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二)运动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表示世界的一般变化和一般过程的哲学范畴。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世界是运动着的世界,一切事物都在运动着、发展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从简单的机械运动到复杂的社会运动和思维运动,都离不开物质主体。
(2)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
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联系既包括事物的内部联系,也包括事物的外部联系。
对客观事物来说,联系和运动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没有联系就没有运动。离开了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就无从考察事物的运动。相互联系是构成运动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离开事物的运动,也不能理解事物的联系。离开了运动来考察联系,实际上是否认了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当然也就否认了事物的相互联系。
2.运动的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1)静止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
所谓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这种静止和稳定,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或一定状态,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静止就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它有两种基本情形:一是指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就是说,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物,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因而可以看做是静止的。二是指没有发生质变。从事物本身来看,事物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性质,暂时显现为静止状态。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物体也进行着运动和变化,并终要发生质变。所以,在事物保持自己性质的条件下,静止也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和相对的,运动才是的。
(2)运动与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是辩证的,是对立的统一。
就整个物质世界来说,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任何物质都处于永无止境的运动之中,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的;就物质的具体存在形态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每种物质形态都有自己确定的性质、结构和功能,都保持着自己质的规定性,因而都有相对稳定的一面。
在相对静止中有运动的一面;处于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就是说,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在运动中包含有相对静止,在相对静止中又有着运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的,静止是相对的,这是物质运动两方面的属性,它们在物质运动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3)坚持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坚持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形而上学不变论;一种是相对主义诡辩论。
3.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唯物辩证法的运动观认为,同物质的多样性相联系,运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根据当时科学达到的水平,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和复杂程度,把无限多样的运动形式划分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等五种基本运动形式。在每一种基本运动形式中,又包含着许多具体的运动形式。
各种运动形式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一方面,各种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物质基础和特定的运动规律。各种不同的运动形式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不能把它们混淆起来。另一方面,各种运动形式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在低级运动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以扬弃的方式保留着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不仅相互联系,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仅低级运动形式可以转化为高级运动形式,而且高级运动形式也可以转化为低级运动形式。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充分证明了这个原理的正确性。
(三)时间和空间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的联系与发展是一个在空间中展开的系统和在时间中延伸的过程。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1.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1)时间和空间的含义及其特性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时间的一维性有两层含义:一是说,对于时间的量度只需要一个数量。任何一个时刻,都可以用一个数量完全地把它量度出来,表示出来。另一个意思是说,时间只有一个方向,具有不可逆性,时间总是沿着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方向前进的,只进不退。
空间就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且它同周围物体也总是存在着前后、左右和上下的关系。
(2)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时间是以物质在空间中的运动来度量和认识的,离开物质在空间中的运动,它就成为无法捉摸、神秘莫测的东西。
总之,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它们和物质运动密不可分。设想超时空的存在,只能导致唯心主义;设想无物质、无运动的时空,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时间和空间的性与相对性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决定了它既是的又是相对的,是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1)时间和空间性的含义
所谓时间和空间的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实在性,它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的时空观念不过是客观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反映。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的。列宁说:“唯物主义既然承认客观实在即运动着的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也就必然要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
(2)时间和空间相对性的含义
所谓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具体性,它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其具体特性又是可变的和有条件的,人们对此的时空观念也是可变的和发展的,因而又是相对的。
首先,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存在和发展,因而不同的物质形态各有自己特定的时空表现形式。
其次,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3)时间和空间的性与相对性的对立统一
时间和空间的性与相对性是对立统一的,如果把它们割裂开来,就会产生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形而上学的错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但把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割裂开来,认为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这种割裂时间和空间物质运动联系的观点,是违背科学的。另一种是唯心主义的错误,唯心主义者以时间、空间的相对性为借口,来否认时间、空间的客观性。认为时间是人心里创造出来的,空间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方便才创造出来的。很显然,唯心主义的观点也是错误的。因为时间和空间虽然有其相对性的特点,但是,同样改变不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3.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
时间和空间不仅是的与相对的,是一般与特殊的辩证统一,同时也是有限的和无限的,是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
(1)时间和空间无限性与有限性的含义
时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在持续性方面的无限性,整个宇宙的持续性是无始无终、无尽无休的。时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有始有终、有尽有休的。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在广延性方面的无限性,整个物质世界的广延性是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空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广延性是有穷有尽、有边有际的。
(2)时间和空间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
①无限包含着有限,无限由有限组成。各种具体事物的数量是无限的,它们的转化、发展是无穷的。正是无数有限的具体事物,构成了无限的物质世界;无数具体事物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构成了物质世界无限的时间和空间。物质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限性,是通过一个个具体事物的有限时间和空间表现出来的。
②有限包含着无限,无限通过有限体现出来。有限的事物在运动变化中通向无限。每一个有限的事物,通过自身的运动变化,打破自己存在的界限,不断地转化为他事物,在这种不断的转化过程中,事物就由有限进入了无限。有限的事物本身包含着无限。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事物是无限可分的。事物从结构空间方面看,本身就是无限的。另一方面,有限的事物由无限构成。
时空无限性的观点同物质和运动的永恒性原理是密切联系的。物质和运动是永恒存在的,它们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会永无止境地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这种永恒存在和无休止的转化过程,就表现为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具体事物的存在有其相对静止的一面,它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限的。
三、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一)意识的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是一个极其复杂和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第二,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第三,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马克思指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是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决定力量,而生产劳动一开始就是集体、社会的劳动。恩格斯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在人的意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劳动使语言得以产生。语言的产生进一步促进了大脑的发展。
其次,劳动和语言推动着猿脑变成人脑。语言的产生,使大脑能够用词语来概括各种感觉材料进行抽象思维活动,交流思想,从而推动了意识的发展。
后,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脑容量日益增大,结构日益复杂,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劳动使原始人摆脱了动物本能的活动,并不断增强活动的目的性、预见性,推动着、实现着动物心理向人类意识的转化。
(二)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的产生器官,人脑之所以产生意识,同人脑高度发达的组织状况和复杂的结构有关。
,人脑的重量大,脑与身体的比重也大。人脑的量大大超过其他高等动物的脑量。
第二,脑细胞的高度分化和严密的脑组织。人脑皮层的沟回深、皱折多、面积大、神经细胞多。
第三,人脑是通过内在的生理机制来进行意识活动的。
意识活动同人脑的生理过程是分不开的,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产物。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人只有同外界打交道,使人的大脑同外界发生联系,经过加工制作,才会形成关于它们的意识,所以,人脑是意识的客观物质基础,而外界才是意识的源泉。不论是正确的思想,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外部世界某种形式的反映。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或歪曲的反映。”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它表现为人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从个别事物中抽出一般属性加以概括,经过主观能动加工过的关于客观世界的形象、本质和关系等等。
??amp;nbsp;嚔真题点睛
“风来疏竹,风去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这句话主要强调()。
A.心态可以决定一切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物质和运动不可分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答案】B
【解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说明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故选B。
(三)意识的结构和作用
1.意识的结构
意识的结构,就是“意识到的对象”与“意识着的主体”之间的特定关系,由于这一关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意识的结构加以分析:
(1)从意识的主体分,可以区分为个人意识、群体意识和社会意识;
(2)从意识的对象分,可以区分为客体(对象)意识和主体(自我)意识;
(3)从意识的自觉程度分,可以区分为潜意识(无意识)和显意识;
(4)从意识的具体内容分,可以区分为“知”、“情”、“意”三种形式。
2.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是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这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特征之一。
二是意识活动是一个能动创造性过程。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由感性认识能动地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使人的认识从现象逐步深入到本质和规律。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还能够追溯过去,预测未来。意识的能动性不仅在于能动地反映现实,更重要的在于能动地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转化为现实。
三是意识对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控制。
??amp;nbsp;嚔真题点睛
1.2011年幸福公式是什么?见仁见智,大学生说:“幸福=理想实现+父母健康”,某省委书记说:“幸福=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大学生顺利就业。”以上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B.量变引起质变
C.量的积累可以促成质的飞跃
D.意识对实践有指导和控制作用
【答案】D
【解析】对于“幸福公式”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幸福是人的一种精神感受,无论是大学生还是省委书记,都要受精神感受的指引,这反映了意识对实践的指导和控制作用。因此,正确答案是D。
2.中国画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这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表明()。
①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②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
③画家的意识活动具有主观创造性
④画家的意识活动可以独立于物质之外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答案】A
【解析】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这体现了意识具有主观创造性及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故选A。意识不能直接改造世界,故②说法错误,应排除。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能独立于物质之外而存在,故④说法错误,应排除。
第二节唯物主义辩证法
核心知识精讲
一、唯物辩证法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哲学必须回答两个基本问题:一要回答世界的本原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二要回答世界存在的状态问题,即世界是“怎么样”的。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构成世界观的基本内容。唯物辩证法就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它的总特征。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的,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无不处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个总特征。
1.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联系及其客观性
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不是事物之间个别的、暂时的现象,而是事物之间普遍的和永恒的现象。联系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物质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是说,事物之间的联系既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也不是人们随意想象出来的。人们既不能“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也不能“消灭”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只能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地反映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在正确反映的基础上利用这些联系。
(2)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和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和过程联系着;每一事物和过程的各个要素与环节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要素和环节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和过程,任何事物和过程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环节或阶段。
2.联系的多样性与条件性
(1)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联系方式是极其复杂的与多种多样的。由于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也是具体的、复杂的和多样的。大体说来,联系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联系的条件性
①条件的含义
所谓条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现象和过程相联系的,并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②条件的多样性和可变性
条件是具体的和多样的。有必要条件和非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和非充分条件,决定的条件和非决定的条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等等。不同的条件对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一切以条件为转移,具体地、全面地分析各种不同的条件,是我们弄清问题、解决矛盾的必要前提,对做好一切工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条件是可以改变的,这种改变和创造条件的活动并不是任意的。一方面要承认、尊重条件,客观、全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条件,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和创造条件,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不了解或不具备改变条件和创造条件的条件,活动就会失败和落空。总之,一切具体的事物和现象都是有条件的,只有“有条件”这一点才是无条件的。
3.普遍联系中的系统和系统方法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表明世界具有整体性。系统科学把关于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和世界整体性的思想进一步具体化与深化了。
(1)系统的含义
现代系统科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所谓系统,就是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特点
系统显著的特点之一是整体性。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是其构成要素的性质与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由系统的整体结构决定的新的性质和功能。系统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产生出某种协同效应,形成了特定的结构,这样就会使系统表现出统一性和协同性,表现出整体性的功能。
系统的另一个特点是层次性。系统作为整体又不是的,在一个层次上是整体,在更高的层次上就成了部分;每一个部分,相对于更低的层次而言,它自身又是一个整体。
4.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相互联系中把握事物,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坚持联系的普遍性,在事物的全面联系中把握事物。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中其他部分之间以及整体同周围有关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我们考察事物,只有在联系和整体中,才能获得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2)坚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必须摈除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这不仅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认识世界、获得真理的科学方法。
(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1.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发展
(1)发展的含义
发展是标志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哲学范畴,是物质运动中前进的变化和进化的趋势。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运动和发展的关系
运动和发展,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范畴。一方面,运动作为一般变化和过程,包含发展;发展只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另一方面,发展又代表了运动的一般趋势和方向,揭示着运动的本质。
,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前进性的运动。发展也是一种运动,但并不是所有运动都是发展。发展不是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不是事物单纯数量的变化,也不是单纯场所的变更,更不是向后倒退的变化,而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前进性的变化和过程。
第二,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上升性的运动。发展揭示了物质世界运动的总趋势、总方向。上升的转化,即由低级运动形式向高级运动形式、由简单到复杂的转化,如物质世界的自组织过程、生命的出现、社会形态的更替等等。在运动形式多向性的转化中,上升的转化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社会和人类发展的总的方向和基本趋势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以上升运动为总体特征的。这种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就是发展。
2.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
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所谓旧事物,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新旧事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是否同客观规律、同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旧事物向新事物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2)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新事物之所以能够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所决定的。
首先,新事物是在旧事物内部孕育成熟的。新事物对于旧事物来说,是促使它灭亡的因素,同时又是它赖以存在的因素。
其次,新事物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出来,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吸取、继承并发展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同旧事物相比,内容上比较丰富,也就比较高级和复杂,因而它就比旧事物优越,体现着事物的发展趋势,代表着发展的未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1)规律的含义
规律就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唯物辩证法关于规律的基本观点是: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客观世界的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许多联系是非本质的联系,非本质的联系不能称之为规律。
第二,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规律所揭示的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不可改变的趋势。
第三,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是变动不定的现象中相对稳定和巩固的联系。规律的稳定性突出地表现为它的重复性。就是说,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客观条件,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必定会重复出现。
(2)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它,也不管人们的主观愿望如何,它都客观地存在着并发生作用。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而不能制造规律、消灭规律。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而要认识客观规律和按客观规律办事,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方面,主观能动性依赖于客观规律性。另一方面,规律是客观的,但是,它并不排斥和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客观规律可以被人们认识、利用。
二、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根本的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就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也叫矛盾规律。这个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阐明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实际内容。深刻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对于从根本上懂得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
所谓矛盾,是指反映事物之间及其内部要素之间存在的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的关系;即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辩证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简而言之,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2.矛盾的基本属性
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称作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称作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
(1)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联系。它包括两种情形:
其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就是说,任何矛盾的对立双方都不能单独存在,而是在一定条件下,以自己的对立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其二,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这是矛盾同一性的更重要的一层含义。矛盾的相互贯通表现为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有内在的同一性。矛盾着的每一方都包含和渗透着对方的因素和属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因为如此,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着的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事物总是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amp;nbsp;嚔真题点睛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强生于弱”与下列()揭示的原理相同。
A.失之东隅,收之桑榆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不见高山,不显平川D.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答案】AB
【解析】“乱”与“治”、“怯”与“勇”、“强”与“弱”是矛盾中对立统一的双方,“乱生于治、怯生于弱”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原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揭示了得与失之间的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体现了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与题干的寓意相同。“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揭示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原理,“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体现了因果联系的观点。所以应选择AB。
(2)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互相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在内容上有着的普遍性和概括性,在形式上则有着无限多样性。如互相否定、互相反对、互相限制、互相批评、市场上的竞争、学术上的争鸣等等这一切都是斗争的具体表现形式,其间有对抗性斗争关系,也有非对抗性斗争关系。
……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华图·2014山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及配套试卷从山西省事业单位考试备考的不同阶段出发,合理组织、系统梳理、科学规划。力求在全面备考的同时,减轻备考压力、提升备考效率。
书籍介绍
《华图•2013山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在内容上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事业单位、职业道德与人际交往、公文写作与处理、中国国情及山西省情、百科知识、山西省及国内其他地区时政热点等多个方面,做到了“知识全面”的编写要求。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8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5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值得下载(436+)
- 书籍完整(338+)
- 无多页(383+)
- 种类多(443+)
- 体验还行(186+)
- 服务好(105+)
- 推荐购买(200+)
- 内容齐全(526+)
- 无水印(124+)
- 愉快的找书体验(294+)
- 字体合适(216+)
下载评价
- 网友 常***翠: ( 2025-01-08 21:30:36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隗***杉: ( 2024-12-25 14:24:13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游***钰: ( 2024-12-29 22:46:12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田***珊: ( 2025-01-08 17:05:49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屠***好: ( 2025-01-08 06:50:14 )
还行吧。
- 网友 堵***洁: ( 2025-01-11 22:02:56 )
好用,支持
- 网友 益***琴: ( 2024-12-27 00:17:43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通***蕊: ( 2025-01-08 21:02:39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孙***美: ( 2024-12-29 16:21:58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永远的世博会 【正版图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跨边界激励、外部组织承诺与销售人员绩效关系研究 同济大学出版社9787576501742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幼儿园音乐舞蹈游戏精品示范课(案例+视频)中班(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四年级数学(上R)/黄冈小状元口算速算练习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望海潮·红叶谱(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耿郁溪卷)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婴幼儿十万个怎么办:语文·数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Borland C++Builder程序设计(附光盘)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中商原版】感情这件事:五种角色,在爱的学习中遇见心理学家 港台原版 陈永仪 三采文化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雪岗中国历史故事集(珍藏版) 原版林汉达7-14周岁儿童历史典籍小说故事书儿童版中国历史故事四五六年级中小学生课外书七八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OCT血管造影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8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7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9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9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