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宝库 -幽暗之地(库切文集)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19 20:38:17

幽暗之地(库切文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幽暗之地(库切文集)精美图片
》幽暗之地(库切文集)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幽暗之地(库切文集)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02014604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3
  • 页数:184
  • 价格:39.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9 20:38:17

寄语: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库切极具雄心的处女作,反思了“野蛮”的悖论和殖民的残暴


内容简介:

巨大的宁静降落在我的心头,我的心底深藏着的秘密,无人可以触及。

这部小说由两部分构成。*部分《越南计划》的主人公尤金·唐恩是一个为美国政府服务的人,他研究如何在越战中从心理角度取得胜利,却因压力逐渐陷入了丧心病狂的地步。第二部分《雅各·库切之讲述》是来自库切祖先的自述,讲述了十八世纪的布尔人拓荒者前往南非,认为自己在那里没有得到白人应得的尊重而向原始部落报复的故事。

库切身为殖民者的后代,在本书中反思了“野蛮”的悖论性和殖民主义的残暴。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J.M.库切:

南非当代著名小说家,被评论界认为是当代南非重要的作家之一。曾两度获得布克奖,并于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40年出生于南非开普敦,现居澳大利亚。

 

郑云:

浙江杭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文学博士。师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黄梅研究员。现为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译有《幽暗之地》《非洲的假面剧》等书,并在《世界文学》《文景》《书城》《大方》等刊物发表译文数篇。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在这生动丰富然而渐次枯竭无趣的梦幻里,在我返回的现实世界中,我都以一个蛮荒的驯服者向前。

在蛮荒之中,广袤的空间和孤独已使我混沌一片了。我感知空间时,五个感官从身体向外,却像进入了真空。耳不能听,鼻不能嗅,舌不能尝,皮肤也不能感知。烈日照在身躯上,皮肤和肌肉全裹在炎热之中,皮肤陡然向外感知,可四周皆是阳光。唯有眼睛具有力量,眼神不受羁绊,四达穹野。其他知觉变得麻木鲁钝,而视觉却收放自如。我是行空的观察之目,掠过蛮荒之地,万物尽收眼底。我是蛮荒的摧毁之神,越过大地开辟出通衢大道。我的视线无所不及,我是万物之主。多么孤寂啊!每块岩石,每丛灌木,每只可悲的勤劳的蚂蚁,无不一一辨识,它们都不是我,是些什么呢?而我是个透明的曩体,内聚一颗充满想象力的隐秘的心,拿着枪。

枪代表了你自身以外的借以生存的希冀,枪是此次征程中抵御孤立无援的终极防身之物,枪是我们与外界之间的调停人,因之是我们的救星。枪支所传递的信息是,外面的世界不过如此,没什么可惧怕的。枪支使我们不再忧虑我们身躯内中的生命,它把我们需要的证据献于我们我们的脚下让我们明白:这是一个有死亡因而才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我携枪驰骋荒野,眼光敏锐。我杀戮大象、河马、犀牛、野牛、狮子、豹子、豺狼、长颈鹿、羚羊、各种各样的鹿、各种各样的鸟,还有野兔,还有蛇。在我身后是堆积如山的毛皮、骸骨,不可食用的软骨和排出的粪便。所有所有这一切都是我奉献给生命的另类的金字塔。这是我一生的成就,是我不倦地在证明这些死者为异类,因之其生命也是异类。一丛灌木,无疑是有生命的,可是从现实的观点看,枪对于它们却无能为力。我本人有别的办法能十分有效地把灌木和树木的死亡变成生命的赞歌。比如采用丢一个火种的办法即可。但是对于一支枪,把子弹射入树身毫无意义,树不流血,安然不动,在树的里面生命仍在延续,而外面仍为树。它就长在那儿。而对于一只在你脚前喘着气垂死的野兔来说...


遭他们驱逐之后,我在荒漠上行走,犹如幽灵。他们的死验证了我的存在。我并不比别人更性嗜杀戮,只是担当起一个扣动扳机的人,为自己也为我的同胞做出牺牲而扮演了这个角色,实施了我们大家全都渴望的事:杀死那些黑人。

我们都负有罪孽,无人例外,霍屯督人也包括在内。他们死于我的手,可天晓得他们是死于什么他们自己犯下的令人难以想象的罪!上帝的判决就是正义,高深莫测,无可指责。上帝的仁慈并不关乎美德,我只是历史手中的工具。

我会遭天谴吗?

我也害怕死亡。在难眠之夜盘算匆匆飞逝而过的七十年光阴的得与失,设想着寿终正寝之时,在他们那干净整洁的台子上,仵作的下手将我开膛破腹,摘下我一辈子珍藏的五脏六腑。(它们会到何处去?我想。会将它们扔给吝啬的肮脏小人吗?)

可事实真相是,我的死亡故事只不过是吓唬吓唬自己的冬天的故事罢了,为使毯子裹得更加舒适一些而已。没有我的世界不可想象。

另一方面,一旦最糟糕的事情发生,你会发现我并非一味眷恋生命。我已洞悉了自己,在感召的指引下,我会穿越自我那永恒的隧道回归。我也认可和持有这样的观点:就像普拉杰,就像阿多尼斯,就像大坦布尔和小坦布尔,就像那马夸人一样,我也是多余的人。目前,我还不想持有这样的观点,但是当那一天终于来临时,你会发现无论我是活着抑或已然死去,无论我曾生活过还是根本就没来到过这个世界,这一点对我从来都不重要。我有其他事情要考虑。


我们无法计算蛮荒的数量。蛮荒是唯一的,因其无边无界。我们可以计算无花果树,可以计算羊群,因为果园和农庄可以围起来。果园中的树和农庄中的羊本质即是其数目。我们与蛮荒的交往是种伟业,不屈不挠地把荒野变为果园和农庄。当不能用篱栏围起并加以计数时,我们另用他法来使其变为数字。杀死一只野兽,它便跨过了荒野状态和数字之间的樊篱了。我已经捕杀了一万多只生灵,那些在我脚下灭亡的无数昆虫不计在内。我是猎手,是个使蛮荒归化者。在捕猎的数量上,我是个英雄。对数字一窍不通的人也不理解死亡,就像动物对死亡不明就里一样。布须曼人就是如此,他们的语言中根本就没有计算的方法。荒野中谋生的工具就是枪。可是,对枪的需要是形而上的,并非是物质的。土著部落没有枪也生存了下来,而我也完全可以凭借弓与箭在荒野中生存。我怕的是如果没有枪,我并非会毁于饥饿,而是会毁于精神上的病态,这种病态甚至能使囚笼中的狒狒变得失禁。


婚姻生活教会了我,一切让步都是错误。只有相信自己,你的对手才会尊敬你。


就我而言,当我用小小的电动头子在你肉体里面探头探脑的时候,我仅仅是用一种比让人失望的性具结合更为坦诚的方式进入我兴奋的中枢。


无言的泪水,红红的鼻子,粗糙的肉体,让我最雄壮的勃起都麻木了,只留下我戴着最暗淡的避孕套没劲地对着她一进一出。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人民文学出版社年度重磅丛书:库切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 库切极具雄心的处女作

 

只有库切,才敢这样写小说。

只有库切,才能写出如此不同而迷人的小说。

 

幽暗之地是真实地存在于陆地之上,还是存在于人的心里?


书摘插图

中译本序

南非作家J.M.库切的部小说《幽暗之地》(1974)结构新奇,称得上是形式实验的“先锋”之作。它由《越南计划》和《雅各·库切之讲述》(以下分别简称《计划》和《讲述》)两个看起来不搭界的中篇小说组成,两个文本都采用人称叙述。《计划》的主人公尤金·唐恩是一位与库切同时代(甚至同岁)的美国大学教师,参与了设计越南战争升级计划,为此飘飘然,昏昏然。《讲述》名义上是南非荷兰裔殖民者(也称布尔人)雅各·库切作于1760年的自述,实际上系二十世纪中叶他的后人、一位主张种族隔离的南非国民党人士编著。两位主人公生活的时代和地域迥异,但是他们都有畸形发达的自我,都崇拜暴力手段,总能为自己奔腾而来的自私动机披上合理的外衣。库切像莎士比亚那样深入自己并不喜欢的角色,取他们的立场来讲述、编造故事。他们作恶,或通过别人作恶,但是不自知,因而也没有为折磨麦克白的强烈的罪恶意识所苦。尤金·唐恩认定“负罪感是一剂黑色的毒药”,“负疚自责是人头脑中无益的成分”,他的重大使命之一是要把反战的美国青年从自责的深渊中解救出来。他终精神崩溃了,在康复院自问谁该为他的过错负责。二百年前的雅各·库切倒是心理健康的楷模,他从来不会自寻烦恼。

也许,作者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英国、美国工作学习的经历决定了小说里战争和殖民主义的题材。

库切于1960年从南非开普敦大学毕业(主修数学,兼修英语文学)后到伦敦。那一年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取缔了黑人政治组织非洲国民代表大会(即非国大),并制造了沙佩维尔惨案,国际舆论大哗。库切在英国生活了五年,主要在IBM公司担任计算机程序员工作,同时又利用业余时间写了一篇关于英国小说家福特的论文,获母校硕士学位。1965年,他获一笔奖学金,赴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丁分校攻读博士,三年后取得学位,受聘于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1972年回开普敦大学教授英语文学。库切在美国居留期间遇到两件大事。首先是越南战争。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反战示威游行给美国社会造成极大的冲击。在这过程中,他不是消极的旁观者。其次,奥斯丁的校图书馆藏有大量关于南非的珍贵史料,库切在馆中尘封的书堆里发现了自己的先祖雅各·库切于1760年11月在好望角总督府所作的证词(即《讲述》的附录),不由抚今思昔,从自己国家的种族歧视联想到家史和早期荷兰移民在南非的殖民统治。库切在布法罗教书的时候开始酝酿和写作《幽暗之地》,他要做的是把这两件大事置于同一个意识形态的框架下加以考察。

近朱者赤。库切的博士论文是爱尔兰作家萨缪尔·贝克特的早期小说研究。《幽暗之地》明显受到贝克特的影响。文本套文本、作者作为人物出现、高度自觉的叙事方式、对精神病人心理状态的兴趣、主谓短句的使用(“我哼唱,我咆哮,我嘶嘶响,我怒号,我尖叫,我赞叹”),这些贝克特作品标牌式的特点也出现在《幽暗之地》。贝克特过于关心泛泛的“人类生存状况”,而库切的作品中更多历史、社会和伦理的探索,从《幽暗之地》的书名就隐约可见《黑暗的中心》的影子。库切延续并深化了波兰裔英国作家康拉德有关种族和殖民问题的思考。他的小说创作成就,当在贝克特之上。

关于库切赴美前的生活,他在自传体小说《男孩》和《青春》中做了较细腻的回顾。越南战争全面爆发时他还在伦敦。《青春》里一个细节道出了他对越南战争的态度。一天,他在《卫报》上读到头条新闻《自杀炸弹袭击者在南越造成浩劫》,报道的内容是所谓的“越共”士兵潜入美军的波莱古空军基地,炸毁飞机二十四架,并引发燃油储存罐爆炸。库切写道:自从他(指库切本人)来到英国,英国报纸和BBC就一直发表美国武功的文章,越共成千被杀,而美国兵毫发未伤。如果对美国有哪怕一个字的批评,也是以温和的方式出现的。他几乎无法使自己去读有关战争的报道,它们太让他恶心了。现在越共作出了他们不可否认的、英勇的回答。《青春》,王家湘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162页。这次计划周密的偷袭发生在1965年2月7日。对在这次著名行动中的“自杀炸弹袭击者”,库切是钦佩的。就在这一年9月,他到达美国。可以说,他对越南战争一直非常反感。这也给他带来麻烦。他在1984年发表于《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里回忆道,他在奥斯丁的时候,有个美国人责问他说:“你这么不喜欢越南战争,为什么还不回国?”但是,上引文字的锋芒却指向英国媒体。1961年,也就是库切到英国的第二年,南非与英国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不得不退出英联邦。我们不难想象一位生活在英国的南非年轻人此时会有怎样痛切的感受。为什么对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大加抨击的英国报刊就能容忍在越南发生的一切?《幽暗之地》将两者并列,要强调的就是种族隔离政策以及随之产生的对黑人民权运动的镇压与越南战争同根同源,乃是一对孪生兄弟。

越南战争在约翰逊主政期间全面升级,尼克松当选后通过时断时续的巴黎和谈考虑如何体面撤军。1973年8月,美国国会迫于国内外巨大压力通过法案,禁止政府在印度支那进一步采取军事行动,翌年美国大幅度削减对南越政权的军援。可以说,在小说的创作出版过程中,越南战争的走向已趋明朗,以北越主导的越南统一恐怕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唐恩依旧沉溺于战争狂想,可见他是有意回避现实了。

在唐恩执笔的《计划》里,美国智库的可行性报告、政策建议和精神病患者的内心独白纠结在一起。唐恩是某大学肯尼迪学院(哈佛大学有同名学院)的学者,“神话艺术小组”的成员,他潜心研究的是神话如何在人类社会中起作用,各种象征性符号如何互相转换。要聘请专家筹划高效的宣传攻势,该小组成员确实是理想的人选。战场上形势已经不妙,唐恩对战争的热情依然不减,为追求所谓自由事业的终胜利,他建议军方继续在越南使用已引起公愤的橙剂(脱叶剂,主要成分为二英)至今越南无数的橙剂受害人仍未得到美国政府的合理赔偿。和旨在改变土壤硅酸盐结构的化学物质PROP-12。在生活和工作中他只挂念自己的前途,诿过卸责,极少考虑他人的感受。战争在家庭里也播下不睦。妻子玛莉莲觉察到战争唤醒了他心灵深处的兽性,只有等战争结束,他才可能重拾人性;而他则断言,玛莉莲的抱怨起于她对越南计划的嫉妒,只有他才了解玛莉莲和她的朋友们(也许都是对战争抱有怀疑的人),他们不了解他。唐恩是自己心目中真正的爱国义士,他苛责那些“美国梦已经幻灭的人”,并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诗人韩利(一译亨雷)《永不屈服》(“Invictus”,也可译为“不可战胜”)中的诗句激励自己:“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是自己灵魂的舵手。”诗中的“我”本来指十九世纪末的大英帝国,在《计划》里,它既指唐恩本人,也指二十世纪的超级帝国美国。

唐恩与人(尤其是他的上司库切)交往时紧张多疑,目光游移,举手投足都极不自在。这些身体语言再加上他对战争的狂热或许表明他曾受心理伤害。果然,读者在《计划》结尾处得知,唐恩大约出生于1940年,年幼时父亲当兵在外,母亲的形象给他带来的只有可怖的联想(“在夜色下展开她吸血鬼的翅膀”)。显然,他的心理防卫机制已把他不幸的记忆压制到潜意识的深处。(这恐怕有点俗套,美国大片里的系列杀人犯都会有类似的儿时经历。)现在他要仰仗B-52轰炸机携重磅炸弹和化学武器去“攻击大地母亲”,在非我族类的家园上演一出他个人的复仇剧。

……

陆建德


媒体评论

“充满张力,结构清晰,极具冲击力。作者在后来的作品中所展现的绝妙文学才华在本书中就已初露锋芒。”

——《每日电讯报》

 

“库切的洞察力直击存在的神经内核。”

——纳丁·戈迪默

 

“在很多人看来,库切是在世的英文小说家中*秀的。”

——《纽约时报书评》


前言

对明天的交锋,我有点担心。我不习惯和别人发生冲突。我个念头就是让步,拥抱我的对手并做出妥协,一心希望他会喜欢我。所幸我抑制住了这种冲动。婚姻生活教会了我,一切让步都是错误。只有相信自己,你的对手才会尊敬你。打个比方,就像紧紧掌握桅杆。自信之人比自疑之人更值得敬重。那些自我怀疑者缺乏核心。我正尽力给自己塑造一个内核,虽然开始得稍晚了些。

我一定振作起来。我对我的工作有信心。工作就是我的全部。一年来,越南计划始终是我生活的中心。我不想草草地半途而废。我有我的发言权。这次,我必须准备好坚持自己的意见。

 

我可不能低估了库切。

今天早上他把我叫进他的办公室,让我坐下。他胃口不错,是那种每天都吃牛排的人。他面带微笑在地板上踱来踱去,想着怎么开口,而我则在椅子上跟着左转右转,尽量把脸朝着他。我拒绝了他来杯咖啡的邀请。他是那种喜欢喝咖啡的人,而我则是静脉里面有点咖啡因就会开始激动,而且是欣快过头就会做出许诺的类型。

千万别说日后会懊悔的话。

我是挺直了肩膀、壮着胆子,两眼直视来见他的。也许库切知道我驼背,目光游移——我对我这双眼睛没办法——但我要暗示他,让他明白,今天我真的是大胆而坦率的。(青春期成长不顺,结果浑身一举一动都不自在。不过,没什么言行举止是学不好的。我满怀希望会有完美的将来。)

库切开口说话了。他恭维了我一圈,说得既含糊其词又不加掩饰,其实是在抹杀这一年的工作成果。我可不愿假装听不懂他话里一言一词的意思。

“我从没想到这个部门有一天会创造出具有先锋派风格的作品,”他说,“我的确该表扬你。我读了你写的前面几章。写得不错。一项研究能如此出色地完成,真让人高兴。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继续讲着,“每个人都同意你的看法。你是在一个全新的、有争议的领域工作,必须对争论有思想准备。

“不过,我请你来不是讨论你报告里的具体内容。在报告里头——让我再说一遍——你说了一些十分重要的事情,那是和我们订合同的人需要认真思考对待的。

“我想要做的,其实是对你报告的陈述方式提些建议。之所以提这些建议,仅仅是因为我在草拟和指导一些国防部的项目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不过——如果我说错了敬请纠正——对你提建议还是头一次。”

他打算挤对我。他没有眼光,对激情或绝望都麻木不仁。强者只和强者对话。他那利落的红嘴唇后面还有话等着说呢。我一定是要被解雇了,而且是按照规章一贯的做法。只有我觉察到他的嘴和鼻子的某种微妙轮廓,我感到正在我血液里不安地搅腾的毒素随着汗味飘散开去,令他那金贵的感官厌恶。我愤怒地一瞪。我正用我闪电般的目光把这个不信魔力的家伙劈倒。如果我输了,就到那些性情温和的研究控制和自我控制的专家当中去,与他们为伍。我的眼睛释放出一串恳求和威胁的目光,这些信号如此迅捷,只有我和他明白。

“你和他们打过交道就知道,军方,作为一个阶层——坦率地说——一向反应磨蹭、疑神疑鬼而且行动保守。要让他们相信什么新玩意儿,可不轻松。然而你后还是得要说服这些人,你的说法合情合理。记住,和他们讲什么深奥的大道理根本不顶事儿。同样,如果你用化的、炫耀才智的态度去和他们打交道也不会成功。那可不是在咱们这儿,在肯尼迪学院内部辩论一下。我们理解斗智的惯例,可他们不:他们觉得进攻就是进攻,甚至认为是对他们全体的进攻。

“所以,我想要你做的,在咱们详细讨论别的事情之前,首先就得着手修改你报告内容的腔调。我要你重写你的提案,使得军方能接受而不丢面子。切记:如果你说他们对自己干的活计不在行(那很可能是事实),或者说他们不明白正在干什么(那的确如此),那么他们只会把你扔出窗外。不过,如果你不仅明确地,而且用奉承的文风反复强调你仅仅是一个有那么点专长的工作人员,一个不像当兵的那样全面通晓战争科学的半吊子学者,而且强调:尽管你的专长很有限,你对战略方面还是有点想法的——那么,你会发现你的意见还是有人听的。

“假如你还没有读过基德曼那本写中美洲的小书,你该去看看。那是我见过的用谦逊的口气说服人家的好例子。

“还有一桩事情我希望你也考虑一下。我想你一定知道,你分析宣传部门的那些手段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这不仅是说你的工作,神话艺术小组的每个人都这样。就我而言,神话艺术很吸引人,而且前途光明。可是,难道你就不曾误会过你的读者吗?审阅你的文章时,我有一种奇怪的印象:那是为应付我而写给我看的。不过你会发现你真正的读者是一帮很难对付的家伙。因此,我建议你在引言部分用简单的词语来解释你沿用的方法——神话在人类社会中如何起作用,符号如何互相转换,等等。同时要多用实例,而且看在上帝的分上,别用脚注。”


书籍介绍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 库切极具雄心的处女作

幽暗之地是真实地存在于陆地之上,还是存在于人的心里?

-------------------------------------------------

巨大的宁静降落在我的心头,我的心底深藏着的秘密,无人可以触及。

这部小说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越南计划》的主人公尤金·唐恩是一个为美国政府服务的人,他研究如何在越战中从心理角度取得胜利,却因压力逐渐陷入了丧心病狂的地步。第二部分《雅各·库切之讲述》是来自库切祖先的自述,讲述了十八世纪的布尔人拓荒者前往南非,认为自己在那里没有得到白人应得的尊重而向原始部落报复的故事。

库切身为殖民者的后代,在本书中反思了“野蛮”的悖论性和殖民主义的残暴。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速度慢(293+)
  • 少量广告(267+)
  • 书籍完整(641+)
  • 五星好评(203+)
  • 内容齐全(472+)
  • 微信读书(619+)
  • 赞(423+)
  • 无漏页(303+)
  • 方便(272+)
  • 强烈推荐(309+)
  • 超值(657+)
  • 无多页(446+)
  • 书籍多(76+)

下载评价

  • 网友 权***波: ( 2024-12-28 23:38:20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冯***卉: ( 2024-12-28 02:30:01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隗***杉: ( 2025-01-02 22:08:05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戈***玉: ( 2025-01-04 13:10:46 )

    特别棒

  • 网友 通***蕊: ( 2024-12-29 18:01:43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饶***丽: ( 2025-01-13 14:20:25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步***青: ( 2024-12-21 10:59:57 )

    。。。。。好

  • 网友 师***怀: ( 2025-01-07 12:47:55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林***艳: ( 2025-01-13 08:35:19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索***宸: ( 2024-12-24 15:39:10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曹***雯: ( 2025-01-11 22:13:01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游***钰: ( 2025-01-01 08:24:22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濮***彤: ( 2025-01-11 11:10:39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益***琴: ( 2025-01-12 23:30:02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辛***玮: ( 2024-12-22 02:09:34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随机推荐